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为了满足城市化的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城市建筑功能体系,建筑工程市场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高速阶段。根据建筑行业2019年的市场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增速逐渐放缓,更着重于内部质量的优化,产值和增加值相较于新签合同额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而仔细分析当前的市场数据不难看出,建筑工程行业的集中度有所提升,六大建筑央企形成了一定的垄断竞争市场格局。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就有所缓解,相反的各中小型建筑工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挑战更大,其务必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对其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深思,并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才能保存一定的竞争实力,分得一块建筑行业的蛋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已然步入成熟稳定的阶段,但对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市场的不断扩张,相应的建筑质量管理也显露出一定的问题,阻碍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引起各相关方的重视。从建筑单位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逐年增大,在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影响下,中小型建筑单位在单独的工程项目中能够获取的经济效益空间被缩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运转速度的加快,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单位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要,势必要采取多样的举措减少干扰因素,缩短工程周期,才能在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在质量管理上的力度稍显不足,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负面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社会形象,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威胁着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建筑工程企业应当从内部质量管理进行深思,采取积极的防治对策,从而稳步提升建筑质量,促进行业的稳定进步。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病
(一)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行业中,设计问题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最前提条件,由于设计方案与实践不符,导致实际施工难以合理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下滑的问题普遍出现。近些年,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虽然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在发展速度、规模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得到了提升,日渐呈现出专业化的特征,但建筑设计环节与现场施工环节仍存在一定的断层,沟通效果不佳[1]。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开展现场,建筑工程的设计一般在提交图纸后就戛然而止,普遍情况下并不参与后续的实际施工现场,两者呈现出割裂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完成的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无法贴近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思考,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工程项目无法顺利开展。
(二)施工现场质量把控不足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的另一大质量问题便是,对于是施工现场质量的把控不足,缺少严格有效的监督,致使最终的工程落实度不足,影响了整体建筑的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较多且细,对于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也较为复杂,一些中小型企业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控,质量问题难以严控。如地基施工、防水层施工、混凝土施工等等,任一环节的质量标准把控不当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现场,受到资金、团队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大型建筑或高层建筑的建设,很难由单一团队完成,普遍是将各环节分别承包出去的形式,因此各单位之间的合作程度高低也会影响到施工现场的质量把控。总而言之,施工现场工序繁杂,人员混乱,工程质量难以把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三)施工单位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我国虽设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普遍缺乏内部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导致最终细则落实不到位,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不仅对于管理层的质量监管工作能够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使其工作保持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并能在施工现场形成良性的管理闭环,使责任到人,每一环节都有对应监管人员,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2]。施工单位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部缺乏严肃的质量管理意识,管理制度照搬行业标准或大型建筑企业的成功案例,而忽视了对自身真实施工水平的思考,管理细则无法切实落地,管理工作等于竹篮打水,最终影响建筑质量存在一定的水分,极大的危害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大前提,要想解决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应当从加强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做起,创造良好的施工开端。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环节脱轨,责任方增加,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难以完成快速有效的追责工作;而不贴近现实的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屡屡重修,二次返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对当前的建筑市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从建筑材料到建筑工期都应考虑在内,从而设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其次,应当加强设计环节与施工环节的良性互动,在进行实际施工工作时,设计方也应保持较高的职业素养,建立起有效的追踪机制,及时针对施工过程中不适应的部分进行调整,从而完美消化设计方案[3]。建筑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得到提高,加强了人力物力的使用率,避免了额外的资源浪费,既节省了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又极大程度上为建筑整体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严格把控施工现场的质量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把控,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培养施工人员良好的施工意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工序较为复杂,需要多方面的工期配合、物流支持、仓储管理等,每一环节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把控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各环节的配合程度,合理安排每道工序的进场时间、施工工期,以及明确责任交叉部分的施工行为,形成责任到人的有效追踪机制。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建筑工人作为落实工序的第一责任人,其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程度直接体现在当下的工作落实上,见效时间短,影响却较为深远。总之,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把控,有赖于现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施工单位应当予以重视。
(三)健全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体系
为了使建筑工程的施工工作稳定有序的展开,施工单位应当注重其质量监管体系的健全,为施工现场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关于质量监管的责任问题要明确,施工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管小组,将质量管理纳入其日常工作的范畴,形成日常管理的意识。其次,应当建立有效的质量追踪机制,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任务都记录在案,一旦发现质量隐患立刻进行快速追踪,及时发现隐患点并进行优化整改[4]。最后,施工单位要做好验收环节的制度确立,提出高于行业标准的验收细则,从而形成严肃的质量监管闭环,督促每一环节的责任人针对质量管理进行深思,并保持积极的监管态度。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在市场规模扩张速度减缓的当下,建筑工程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将审视的目光投向内部的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稳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应当通过加强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严格把控施工现场的质量、健全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体系等举措,保证整体建筑施工的质量,从而优化当前的建筑工程市场,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桂本.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19(32):170-171.
[2]张慧敏.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1):203.
[3]刘志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与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6(15):290.
[4]陈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