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析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9期   作者:李传贵
[导读] 为解决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国家提出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乡规划
        【摘要】为解决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国家提出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基于近些年公共卫生应急需求凸显、人民高质量健康生活需求提升、老龄化日益严重等社会问题,本文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角度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健康管理;生命周期;国土空间规划

1 研究背景
1.1 人民高质量健康生活需求提升
        面对新冠疫情,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贯彻落实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减少个体健康问题及公共健康事件的产生,提高对于人民健康生活的关注程度,适应新时代的高质量生活品质需求。
1.2 公共卫生应急需求凸显
        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当前规划体系对于重大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较差的短板暴露明显,如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1.3 老龄化社会对空间规划提出新要求
        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空间规划中需要加入更多对于社会健康管理,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思考,将健康管理融入规划实践的社会需求日益迫切。
2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概念思考
2.1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管理,原本是现代企业运营中的管理理念,它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动态、生长的生命体,力图确保整个体系在前期介入、中期应对、后期总结的过程中形成有机闭环,真正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高效运转。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注重管理过程的全流程,注重战略研判、部门对接、区域协同。城市也是一个生命体,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城市治理,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需要。
2.2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划实践
        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城市规划和治理,一些地方已进行了有益探索。雄安新区将融合土地、资本、人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形成全生命周期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雄安质量”实现。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将通过全面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2.3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样,要在传统规划、建设、管理等偏硬件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和运行与服务、维护与优化、升级与更新等更长周期城市治理活动和过程的联动,注重多元动态的治理结构对城市产生的综合绩效。同时要对各种公共卫生间问题的负面冲击事件树立以“防”为主、事先化解的应对准则。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治理等手段,从源头减少个体健康问题及公共健康事件的产生,而一旦发生健康安全问题,应依托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危机应急机制。
3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规划阻力
3.1高开发强度及过度城镇化
        随着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变化,城市住宅的供给模式越来越倾向于高层和高密度。许多城市近年来的开发强度非常高。实际上,除了高房价、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面对灾难的脆弱性和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也是中国当前“大城市病”的症状之一[1]。
3.2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地区差异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格局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尤为明显,总体上发达地区城市的规划格局相对完善,而城市对比农村一般也是如此,医疗资源、医护力量等的差异显著[2]。

如何将城乡全域要素整体统筹谋划,进一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提升乡村医疗服务的总体水平,也是国土空间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3.3健康管理基础设施尚存短板
        部分地区存在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缺失,空间布局不合理,各年龄层对应的卫生服务设施配套不均衡等问题,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任重道远。如何进一步科学合理配比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也将成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
3.4灾害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不足
        目前现有的规划体系主要集中在围绕城市的发展探讨功能、空间、交通、形态等,对未知风险的灾害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不足,现有应急防灾规划在宏观把控总体有效但是细节规范不完善、具体实施难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城市医疗卫生布局专项规划重点关注在医疗资源总量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等,强调布局的均等化,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3]。
4 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思考
4.1合理控制开发强强度
        通过对规模较大城市的管控,限制和疏解非核心功能来控制人口和就业的盲目增长,把城市的部分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带动区域发展[1],同时规划中可尝试划定战略留白用地,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4.2合理引导城镇人口流动
        新型城镇化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建设质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要正视我国这种发展主要形态中大量的流动性,与此同时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划应对体系
        完善城市医疗卫生布局专项规划,重点关注在医疗资源总量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等,强调布局的均等化,通过规划干预,建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系统,将“健康城市”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建设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3]。
  4.4严格用途管制,严守生态底线
        严格各类用地尤其是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保护生态环境,是营造健康生活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态安全。重视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以及改厕等,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5]。
4.5发挥新的技术手段的支撑作用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医疗大数据、养老大数据、健康信息大数据都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参考依据,结合规划行业长期对大数据的实践性应用经验,利用新的科学手段、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对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响应、快速行动、提高效率,利用大数据对需求分布和人口迁徙的动态性判断,对社会健康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合理布局相应的服务设施[4]。
5 总结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是对现有国土空间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本文结合众多学者的意见整理,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开发强度控制,正视城市实有人口,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划应对体系,严格用途管制,严守生态底线,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江.没有疫情,规划师也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N].中国国土空间规划,2020-3-11
[2]梁思思、刘志林、刘永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区治理提升的难点及思考[N].中国城市规划,2020-6-3
[3]肖金华.疫情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几点思考[N].中国国土空间规划,2020-3-13
[4]汪名扬.疫情下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思考[N].最桐城,2020-4-29
[5]石晓东.防控新冠疫情下的八点规划思考[N].中国城市规划,2020-1-31


【作者简介】
李传贵(1982-).男.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