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更新大背景下的旧村落公再生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刘文彬
[导读] 许多城市的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可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越来越激烈,拥挤不堪的交通、浑浊的大气环境、糟糕的居住空间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摘要:许多城市的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可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将会越来越激烈,拥挤不堪的交通、浑浊的大气环境、糟糕的居住空间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城郊农村作为城市周边区域宝贵的土地空间来源,一直以来都被视作城市更新的“预留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让上述村落不在更新中消亡、广大村民依旧可以在其生长的土地上安居乐业成为了城市规划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城市更新 旧村落再生 设计策略
前言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让我国数量众多的乡村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尤其是处于城市近郊的村落,一举扭转其“脏、乱、差”的现状,使之不再成为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低价居住地。村落再生改造时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通过村落再生设计可完成村落在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上的振兴,从而最终实现的安居立业。
         城郊旧村落中改造项目以分区分阶阶段的方式进行推进,如先建造部分乡村产业与居民安置用房,待上述地块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体产业或村民全部搬迁至新建区域后,再拆除剩余老旧建筑物用于其他用途。虽然该种改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旧村落改造的速度并节省了一部分产业和村民安置的费用,但是由于部分村落在改造时缺乏统一的规划或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长大调整等,致使其改造规划暴露出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发展空间预留不足、土地空间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改善村落生态和居住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土地空间的使用率成为了诸多旧村落改造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旧村落生态环境的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是2014年农业农村部开始推行的全国乡村建设行动,其旨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行动中强调村落环境整治、生态系统保护,为此中央及省市各级政府还专门下拨了大量补助资金,以便建设行动的推进和保障。在经历数年的发展,建设行动无论是在建设方案合理性、建设标准规范性等方面,还是在建设过程管理上均取得了辉煌的成效。
        因此,在旧村落改造项目可依据美丽乡村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村落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建设要求进行设施与空间的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村落各类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功能提出了较为详尽的要求,如生活垃圾与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村民日常饮用水供应、村落地表水环境等级、村落大气质量、植被覆盖率等控制条件,而上述控制条件则为旧村落改造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准则[2]。为了保证后期整个村落空间的可持续性,在进行空间规划时应当预留各类市政配套设施的布局空间,即便是在分区分批实施相关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时也应采取近远期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从而始终保持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例如,旧村落区域内的空间在分区开发的前提下,部分市政管网系统已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实施到位,但由于其中部分区域中的道路尚未实施,而在此时可利用临时性市政设施与永久性设施进行沟通和连接以便在过渡阶段承担已建成区域内市政设施的服务功能。这些临时过渡设施可随着旧村落空间开发的进度而逐步利用永久性设施进行替代。同时,各类市政设施还应保障与旧村落周边基干市政体系进行衔接,尤其是村落空间内部的绿化系统更应与周边区域的绿地形成统一的整体,以便更加充分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
二、以产业开发促进村落空间开发利用
         在我国许多旧村落中村民为了发展个体经济纷纷投身于制造业、纺织业等第二产业,这种局面在我国沿海开发城市的近郊村落中尤为盛行。不少地区为了发展个体经济纷纷不惜引进高污染、高噪音、高能耗、高残留的低端加工业,密密麻麻的家庭作坊式工厂遍布整个村落,虽然其为村民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但其所长生的污染和破坏却是村落短期内无法修复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开始逐步关注农村产业的发展,力图打造除农业以外的其他经济支柱产业,这一举措对于城市近郊旧村落是一项十分利好的消息,这些村落本身就缺乏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耕地数量。为此,以发展新型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亦可在旧村落的再生设计规划中找到用武之地。
        首先,各地应当根据每处村落所处城市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态、区域环境、生活习俗、交通条件等来拟定可供该村落进行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及途径。

在高速铁路站点或高速公路出口附近的村落可将对于交通条件要求较高的物流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尤其是部分一、二线城市周边的村落可充分利用其巨大的土地空间和劳动力优势,使其成为城市的物流“大动脉”承担起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的物流需求。在生态环境较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作物的村落可引进观光采摘为主的体验农业发展模式,使得村落成为城市居民感受大自然、体验农村新生活的良好去除。而部分位于新兴大学城周边的村落不仅可以成为在校学生后勤配套服务的基地,而且可以依托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新技术与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直接将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小镇[3]。
        其次,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均纷纷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缓解越来越拥堵的城市交通体系,并以此来改善因私家车增长所造成的城市空气及噪音污染。成熟的轨道交通体系逐步延伸到了城市的外围,并于部分城郊村落相连,城市建设者们充分认识到轨道交通体系对于疏导城市居住人家数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而近郊村落所拥有的可建设用地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正是发展和打造新型城市居住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完成原有村落居民的拆迁安置和村级集体经济补偿后,村落中的大量土地空间可用于建设可供城市居民居住的住宅社区。同时,村落中优美的田园风光尤其适合建设低密度、高品质的乡村休闲住宅,而其他区域则可建设以高层住宅为主的居住社区。另外,鉴于城市中较为紧张的建设用地,在村落改造规划中可将城市中大型科教文卫设施如三甲医院、重点学校等搬迁至村落范围内,从而形成新的学区最后,在我国的城郊村落中不乏历史悠久的古镇,甚至不少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而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从村落中走出多少莘莘学子在经历过艰辛坎坷后终于成为能够指点江山的国家栋梁,也不知多少能工巧匠将自己的勤劳与智慧默默无闻地传承和发扬着。为此,挖掘和开发城郊村落中的历史文化遗存,将村落打造成当代文化创意与历史人文传承的结合体,让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能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得以延续,而不是在此过程中逐步消亡。
三、以村民安居乐业稳固村落再生的可持续性
        城郊旧村落的改造势必会对现有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尤其是村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土地被进行征收和转换,即便是当时开发商给予了村民足够甚至超出常规标准的补偿,其在十年或數十年后依旧会造成失地农户生活因失去经济来源而产生不稳定因素。安居和乐业成为村落再生设计中的两项关键任务。
        村民拆迁安置关系到村民的正常生活,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宅基地建设制度,即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村落内的居民可想村集体提出在宅基地的建设申请,并在通过申请的土地上建造自用住宅。而在村落改造项目中除了极少数土地空间十分充裕的村落外,绝大部分村落在改造中还是将可供村民自建住宅的建设用地用以统一建造公寓楼性质的住房。由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别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变,尤其是部分年龄较长的村民其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始终停留下原村落的模式中。为此,在进行安置用房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村落中不同年龄层次村民的实际需求,以家庭户为单位向每户提供一定面积的别墅式庭院以满足其家中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而为了满足年轻人较为现代的生活方式则可向其提供高档公寓式的住宅。
        在失去土地后村民们无法再继续从事农业劳作,为了保障村民们的正常生活亦可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进行安置处理。在满足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可从征地款项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缴纳其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而使得每一位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养老金与医疗保障,真正体现城乡统筹。对于大部分成年的居民亦可让其参与到村落改造后的新生产业中,使其从农户逐渐转变为一名产业工人,从事该村落所选择的主导产业中。
四、结语
        城郊旧村落的再生改造不仅关系到村落中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于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旧村落再生改造工作可较大程度上改善现有村落的生态与居住环境,使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逐步和城市生活相接轨,从而逐步完成村落的城市化改造。
参考文献:
[1]李翅,刘佳燕.旧村改造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技术与市场,2004.(05):74-77.
[2]郑沃林,徐云飞,郑荣宝.旧村改造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J]低于研究与发展,2019.(03):125-129.
[3]陈志诚.从空间设计到政策设计——“城中村”棚改思维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8.(S1):2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