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潘新民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期   作者: 潘新民
[导读] 本文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切入,明确了生态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提出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和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下,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涵养与提升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生态城市规划则是城市规划设计不可或缺、亟待加强的核心内容,并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切入,明确了生态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提出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和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城市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城市(镇)个数和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城市(镇)规模持续扩大,城市(镇)建设与生态资源环境和农业发展争夺空间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给城市自身的社会治理、就业安置都带来了巨大压力。部分城市(镇)随着资源消耗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发展已不可持续。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控制或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建设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使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能够协调共生、融合发展,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中,应始终遵循生态城市理念,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中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入生态城市发展理念,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中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把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城市总体规划,并作为重要篇章进行编制,在近期建设中安排生态工程措施和政策保障措施,以达到不断完善与优化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为市民创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之目的。通常情况下,城市规划中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经济生态化发展要求
        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系统与生态(自然)系统的协调性,主要以下面两点作为参考依据:
        一是城市的各项建设安排是否贯彻了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下的底线思维?二是城市各项规划建设活动空间占位是否遵循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给出的各类功能区范围及建设标准?经济发展和布局要以“双评价”为基础,确保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要求。
        1.2社会生态化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与我国城市(镇)现状人居环境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具有生态、高效、开放、活力和归属感的人居环境日益成为市民的最大憧憬。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导工作,使城市人居环境和产业布局得以进一步优化。
        2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2.1优化产业结构
        从城市发展需求入手,加快供给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加大单位用地投资密度,同时通过政策手段引导产业的发展,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规模,使产业发展实现向绿色低碳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同时,大力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对文化辨识、文化认同、文化体验的需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2.2优化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根本点在于以降低碳排放为基本目标,突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例如,积极倡导居民生活绿色出行;重视产业规划中对于水、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合理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等。
        2.3人与自然协调共生
        城市是社会—经济—生态(自然)复合系统,社会、经济人工系统影响着生态(自然)系统,如占用自然空间、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污染废物等,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端;生态(自然)系统服务和支持社会经济人工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供给端。当前诸多城市生态问题正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超越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底线”所造成的,城市生态系统供给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结果。


        生态城市专项规划一方面通过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等规划方法,从需求端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与占用;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布局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的生态学方法,从供给端提升生态(自然)系统对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支持,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生态(自然)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城市整体生态效能的提升。
        3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3.1合理设计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主旨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从城市特色出发,明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框架和重点,提出规划期内的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在城市结构上,要注意城市景观系统与城市人居环境和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和融合发展;以“为市民提供舒适居住空间”为遵循,合理规划住宅区。擘画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景观设计要围绕自然景观而展开,例如,道路两侧景观的规划要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在空间上形成协调关系;在城市江、河、湖畔设计城市公园等开放景观,方便市民亲近自然、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产能循环利用”的理念。此外,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建设环境测评体系也至关重要。以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为城市环境状况提供预警。
        3.2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为保障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得以顺利实施,规划之初需全面分析了解城市自身发展趋势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规划与布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须确保区域生态环境不会受到扰动,并通过规划手段使城市环境向着有利于城市生态的方向变化,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发展空间的生态功能。通过城市生态工程涵养生态景观、耦合人文景观,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以此顺应新时代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需要。
        3.3重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的动脉。从当前状况来看,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庞大,市民拥有私家车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带来道路交通压力大、交通效率低下、停车难、车辆行驶产生的尾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因此,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要贯彻公交优先、各行其道、人车同权的交通理念,整合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轨道交通、传统公交、步行交通为一体,高效对接换乘机场、车站、港口等城市内外交通,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为生态城市发展助力。而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形成科学规划方案并有效实施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加强“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理念的宣传,赢得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3.4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建设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物质架构。在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要形成科学的绿地布局方案,尽可能提高绿地利用率;根据城市结构布局特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应与城市外围区域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联系,在可能条件下形成景观廊道和景观视廊,促进市民的就近休憩和娱乐活动。
        结语
        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注入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并落实到相关篇章,提出近期建设重点和实施策略,已成为城乡规划业内的共识。其次,做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引导、政策宣传、法规落地、资金保障、主体落实也至关重要。总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上至国家、区域,下至城市、社区每一位利益攸关者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刘利刚,袁镔.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探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3):78-83.
        [2]贺明溪,刘德澳,刘伶书.城市规划中环境因素的考量[J].南方农机,2017(6):153.
        [3]刘洋.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