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及施工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8期   作者:浦京雷
[导读] 市政道路长期受到汽车碾压、人为因素、地下水侵蚀以及风吹雨淋等因素影响

       摘要:市政道路长期受到汽车碾压、人为因素、地下水侵蚀以及风吹雨淋等因素影响,时间长了路面、路基等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结合老黄浦区部分路段的维修养护实例,首先论述了市政道路养护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市政道路维修常用方法及技术要点,以便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病害处理;施工要点;沥青摊铺
1工程概况
         本次维修养护范围为老黄浦区的中山东一路、二路~新开河路~人民路~河南中路~南苏州路。主要维修及养护内容为:本路段的路面及附属设施的维修和整治,具体包括沉陷、坑槽、拥包、车辙、剥落、啃边、错台、缺失、损坏、淤塞、井框、路面高差、井盖、雨水箅、积水情况、路基沉陷、变形、破碎等道路损坏的维修处理,加固受损路基,修复和恢复路面,改善路面交通。
2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是指市政部门为避免常见道路问题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以保证道路质量,延长市政道路使用寿命。市政部门设有专门的道路养护部门,方便平时市政道路的养护。特别是市政道路如果发现有初期损坏和病害,专业养护人员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对市政道路进行养护,有效提高了道路质量,降低了道路养护成本。这样可以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避免一系列的问题。
         由于在道路病害发生之前或刚刚发生时都采取了相应的养护措施,此时,在不增加大量养护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养护效果。维修及养护重要预防,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量性,可以有效地降低道路结构损坏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效率。通过科学的道路养护,可以有效地排查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可以避免道路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和事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道路运行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极大的便利。
3 市政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法及施工要点
3.1裂缝处理
         对于2-5mm宽的轻微裂缝可通过灌改性乳化沥青修补。对于缝宽大于5mm粗裂缝可采取灌改性沥青进行修复。在灌缝前,需要缝内的填充物、垃圾清除,并用气泵先将缝内杂物吹出干净,保持缝内干燥方可进行灌缝。灌缝施工完毕后,可在灌缝处撒上粗砂或石屑(粒径约3-5mm)。当裂缝宽度超过一定值时,需要将裂缝两边沥青混凝土挖出,在使用性能比较好的半刚性材进行基层处理,待基层处理完毕后再铺筑新的沥青混合料。如存在不稳定结构层和软弱层时,应将清除不稳定结构层或软弱层。对于积水引起的网裂,应进行排水处理后施工。当裂缝宽度超过10mm 时,可用普通沥青填充料对裂缝进行填实。 
         对于基层问题导致的反射裂缝,先将裂缝处的沥青面层刨出,露出基层,在进行基层处理。清除干净基层表面的沥青混凝土以及垃圾,在涂刷粘层油,铺设土工格栅,最后进行沥青路面恢复。
 3.2车辙维修
         因车辆行驶而导致的车行道表面纵向车辙,可采用铣刨的方法将车辙部位的面层清除,然后重新普通沥青混混凝土、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进行修补。
         (1)受横向推挤产生的横向波形车辙,先刨除凸起部分的车辙,在在车辙凹陷处涂刷粘层沥青,并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填充、找平和压实。
         (2)因基层和面层之间不稳定层导致的车辙,可以挖除面层和夹层后,重新摊铺面层。
         (3)因局部基层下沉而导致的车辙,应进行基层处理,在进行面层处理摊铺。
3.3路面拥包维修
         因基层而导致的严重拥包,先挖除基层在进行处理,然后重新摊铺沥青面层。因面层原因而产生的严重拥包,采用加热器对面层进行烘烤,待沥青面层变软后铲除,而后进行找补,确保路面平顺后,用烙铁进行烙平。当拥包范围过大而且面层较厚时,可用铣刨机将路面铣平后从新铺设面层。对于轻微的并已经趋稳定的拥包,可采用加热方式直接铲平。
3.4路面坑槽的修复
         对于基层完好路面坑槽,其维修方法如下:
         (1)采用冷切热补修补   
         坑槽修补要遵循“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先用石灰放出即将开挖的坑槽边线,然后根据坑槽边线将路面凿至稳定部分,其凿出的坑槽深度不得小于原坑糟的最大深度。深度开挖到位后,整平槽底,并将槽底和槽壁松动部分清除掉,确保露出的面无粉尘和杂物情况下涂刷粘层沥青,粘层沥青涂刷要均匀无遗漏。然后用沥青混合料填平压实。新填沥青混合料应略高于原路面,确保压实或夯实后的路面和原路面齐平,对深度达700mm以上的坑槽,应分两次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和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小型压实机或手扶振动夯进行。
         (2)采用热刨热补发维修
         用热修补养护车加热坑槽处路面,待铺装层软化后将其翻松,喷洒乳化沥青,在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后一起搅拌找平,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6%。若坑槽是因基层破坏形成的,应先挖出基层并进行处理,再进行面层修护。


3.5 沉陷、翻浆维修
         沉陷和翻浆维修,要通过分层开挖判定病害原因,先将病害位置的沥青路面挖除的;若混凝土板破坏、唧浆就挖除原砼面板,若基层软弱,就挖除软基层,然后在一层层紧回补。
3.6 换板处理
         (1)对于严重破碎且基层变形沉陷的板块,可采取挖补换板处理,开挖深度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挖出路面结构后,用夯夯实并整平土基层,待其验收合格后,按照要求浇筑混凝土结构层。对于断角和局部换板板块,破除面板后挖至规定深度,将坑底用夯实整平,在按规定一次浇筑混凝土将面层与基层层。
         (2)对破损板块较长的单幅路段,将混凝土板和基层挖出后,采用5﹪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基层处理。采用压路机对基坑底面进行压实,基坑周边可用平板冲击夯夯实处理。在浇筑混凝土基层,铺设面层沥青混凝土。
3.7 钻孔注浆处理
         (1)定板。根据设计文件,当弯沉值大于20时、沉陷唧泥板块、裂纹板块和换板的相邻板块可确定为注浆板块。首先检测板块的弯沉值,根据规定确定注浆板块。经确定为注浆的板块,要标注桩号和位置,并作好损坏情况记录,绘制注浆图。
         (2)布孔。布孔可按照梅花状进行布置,每块板要布置4-5个孔。孔的位置应设在板的四角,与板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0mm为宜,孔的位置应用油漆进行标注。对裂纹较少的板块,在裂纹两侧各增加1-2个压浆孔,孔位间距裂缝距离要大于30cm。
         (3)钻孔。钻孔应按之前确定的板块、孔位进行,孔深按照设计深度执行。钻孔可采用风镐或钻机钻孔。
         (4)清孔。钻孔完成后,应采用压缩空气将钻孔与板底吹通,便于水泥浆液压入板底。
         (5)板底注浆。板底注浆需待相邻几个块板的孔都钻好以后才能进行。若在同一车道注浆,应确保同一车道至少连续4块板的孔钻好以,才能开始压浆;若在两个车道上注浆,应在两个车道分别对称的不少于三块板上面转好孔以后开始注浆,即两个车道总共不少于六块板都钻好孔后才能开始注浆,严禁一边钻孔一边注浆。注入的浆液配比为:水泥:粉煤灰:水:早强减水剂:膨胀剂=100:30:65:3:5。压浆时应将灌浆栓塞插入孔中,并且锚固到混凝土板块上,在进行压浆。注浆的速度保持缓慢均匀的进行。当周围其他钻孔和裂缝冒浆后或者相邻钻孔与接裂缝没有冒浆但是压浆的压力值已经达到1MPa,应停止注浆,然后换一个孔注浆,直至全部注浆完成为止。现场要及时检查钻孔深度,并记录压浆面积和水泥用量,检查压浆的效果。注浆结束后应进行封口。注浆时若相邻板块的孔没有冒浆前,不能进行封孔口,已经冒浆的孔可用木塞包布进行压浆口封堵。压浆后的板块强度未达到求时,严禁行人和车辆通行碾压。
3.8 道路维修沥青路面摊铺技术要点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应结合气候特点,沥青混合料铺筑适宜选择在室外气温10摄氏度以上进行。低温施工时做好相应保证质量措施,气温低于5摄氏度或者大风、雨天均不得施工。摊铺沥青混合料之前,应各种井盖框、侧平石等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位置和高程符合要求,固定牢固。同时,还要确保井盖框、侧平石等设施侧壁和沥青混凝土接触面部位已经全部涂刷沥青粘结剂。
         沥青混合料应采取厂拌,出厂后应有质保单。进入现场要对外观检查,检查对象:拌和要均匀,色泽要一致,并无明显油团、花白或烧枯。同时,要对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进行测量,确保温度符合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摊铺机进行,而且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找和调节厚度功能,同时边线处应设置挡板,还应保持挡板的顺直。摊铺机摊铺时其纵向搭宽带不得小于10cm。当采用人工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应从路边向路中进行,采取扣锹方式,不允许扬锹抛甩,应边铺边平,及时摊铺成形,禁止频繁翻刮。铺筑时采取分路幅进行时,分界线应设置在近路中心线位置,或者车道分界线位置,并采用挡板确保接缝平齐。
         单层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后的厚度不应超过100mm,当沥青路面的厚度超过100mm时,应进行分层摊铺和碾压。压路机碾压次序应从自路边向路中进行,碾压前进的速度缓慢而匀速。严禁压路机在碾压层上调头、转湾或急刹车。压路机来回碾压应做到轮迹重叠,二轮压路机重叠碾压部分的宽度不小于300nm,三轮压路机碾压重叠宽度为后轮一半的宽度。 新旧混合料相接部位,应将旧沥青接触部位凿齐,铺新料后应迅速进行夯实和烙平,并用压路机按照顺接缝方向进行碾压,确保接茬平顺。
         碾压成型的新铺沥青面层要做好保护工作,在沥青路面面层温度未全部冷却到常温时,不可停放车辆和开放交通。
4 结论
         只有加强道路的日常养护与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各种道路病害的发生,有利于避免病害的扩大。做好道路养护,改善交通条件,引入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引导公路养护建设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S]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
         [3]《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DGJ 08-92-2000) [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