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在滨水环境中应 用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8期   作者:沈乐娜
[导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频发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频发,并且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态势。传统以构筑水泥堤坝为主的抵御性措施,不仅隔绝了水域与陆域之间正常的生态物质循环,同时也越来越无法应对自然灾害的非线性与不确定性变化。因此,构建弹性稳定、动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依托景观设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对将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应用在滨水环境中进行探析。


         关键词:弹性景观设计;滨水环境;应用

         滨水环境是城市水陆边缘相接的地带,水域与陆域的相互结合构成了滨水环境的自然景观。其具备的良好自然景观优势,成为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场地。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背景下,自然活动愈加频繁、激烈,滨水环境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频发。频发的水灾害使人们开始反思,单一目标的工程性抵抗性策略,如加高防洪堤、调水等措施是否合理,并积极的寻找其他的解决错略。弹性景观设计理念作为当前景观发展方向之一,其在滨水环境中的应用价值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基本内涵
         “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并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近几年,这一概念让景观设计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如何使景观在自然灾害如暴风雨、洪涝、干旱等,或者人类因素如人口增长等变化下具有抵抗力能力及自我修复力。对于大都市中心及其“弹性景观”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进行了分析讨论,而有的学者以弹性城市中的生态弹性为出发点,提出了弹性规划设计等,还有的学者就洪涝适应性景观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不够具体,属于比较宏观的理论思想。弹性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考虑景观自身具备的生态弹性和工程弹性,设计营造出发挥景观弹性最大值的空间及环境,并在发挥社会管理弹性的基础上,使其具有化解外界冲击、并在危机出现时仍能保持自身主要功能运行的能力。
二、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在滨水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
         1.内在的动态适应性
         在滨水环境中,江河湖泊等水体受气候条件及时间因素影响,发生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传统设计理念通过加筑硬质护岸、水泥堤坝等构建硬性工程设施的手法,只是以静态、单一的方式处理水体与城市人工空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处理方式越来越无法应对自然灾害的快速变化。而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关注系统内在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变化,强调所构建的景观系统通过自身弹性调整能力,以适应外部动态变化。江河湖泊等水体的变化特点正好符合弹性景观设计理念的这一核心观念,两者的结合有利于实现滨水环境以动态适应的状态应对外界变化、冲击。
         2.功能的复合多样性
         滨水区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其不仅是市民娱乐、休憩、聚会等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也需要提供储水蓄洪、水质涵养、调节温湿度等生态服务,并且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滨水环境提供更多服务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多样性是提升系统弹性的主要手法。较之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弹性景观具有功能上的复合多样性特征,有利于滨水环境同时满足人类在城市生活方面的多项需求。
         3.系统的整体连贯性
         滨水环境,是以景观环境为主要依托,并包括了其构成要素组成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各个环境在整个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是,传统设计理念只把场地设计当作着眼点,着重考虑经济效益,忽略了其内在的各环境之间的联系。而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强调滨水区是整体的系统,景观规划设计不应单一追求观赏价值,而是应在追求生态优先发展的同时,协调景观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其通过营造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在发挥其景观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雨洪调蓄、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城市小气候的社会服务功能,并以此创造经济价值。所以,弹性景观设
计理念可以为滨水区多个环境的整合开发提供理论指引。
         4.抑制风险
         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活动越来越频繁、激烈,人类必须通过进行改造和良性发展来降低灾难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停止恶性的城市发展,减少在高危区域建设,减少不必要的城市扩张,否则,人类将面对更大的自然威胁。
         弹性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可调节性空间,它在城市中可以抵御自然灾害,从而有效地稳定城市生态系统。弹性景观是人类基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人类有效干预设计,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合理地进行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功能,也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将雨洪管理、生态平衡、娱乐休闲等多重需求完美结合,为城市建立起保护屏障,同时也搭建起与生态相接的桥梁。弹性景观融入城市湿地公园,可让其更加有效地实现“海绵”功能,更大限度地应对城市生态不平衡和自然灾难等诸多问题,为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沉淀营养物质稳定生态系统,让城市景观更具有实际意义,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由此可见,弹性设计可以有效起到抑制风险的作用,对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弹性景观设计理念在滨水环境中应用的原则分析
         1.系统多样化原则
         系统多样化原则是从内部提高滨水环境弹性能力的主要对策,其包括系统构成的多样化和系统功能的多样化。系统构成的多样化决定了功能的多样化,而功能的多样化可以赋予系统更强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包容能力。在面对外界冲击时,系统一个或多个环节受损无法正常运行,但是会有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系统构成个体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降低系统整体崩溃的风险。并且,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生态系统的复杂度、生物的多样度,与环境的风险抵御能力成正比例关系。生物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和灾害后,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
         2.适应性转变原则
         适应性转变是指引滨水环境发挥景观弹性功能,以应对外部干扰,并减少受灾影响的主要原则。较之传统设计理念,适应性转变原则强调通过发挥系统自身适应力,应对外部干扰,并将干扰转变为自身发展的契机。
         3.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是滨水环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自身功能的主要保障。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开发对于环境的干预、破坏程度与日俱增。过度开发已经诱导出诸多生态问题。而生态优先原则要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侵害,维持滨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完整性与连续性。
         4.因地制宜原则
         弹性设计是一种就地式设计。即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人文条件,还需要了解当地物种生长习性,及本土材料和资源。通过针对地域特点、运用本土物种和材料,可以加强滨水环境对外部的适应能力与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连接能力,使滨水环境充分发出其自身的弹性功能。

结语: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进行弹性景观的研究,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有助于从根本解决城市快速发展给滨水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弹性景观设计理念的研究与应用,也利于景观设计学科的领域拓宽,实现多学科交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崑,王静,张九玲,等.弹性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探索[J].生态经济,2018,34(10).
[2]曹鹏,杨民安,王建华.弹性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3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