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长江沿线城市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9期   作者:张洪波 王红涛 伏培仟
[导读] 本研究对某长江沿线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梳理与分析
        摘要:本研究对某长江沿线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梳理与分析,重点对污染源进行调查,论述了点源、面源及内源的治理方案,为类似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控源截污
前言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2018年4月,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保护理念。沿江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护长江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由于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任务十分艰巨。结合该市自身特点,围绕“长江大保护”建设,对该市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方案提出研究。
1. 城市及水系概况
        该城市南濒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部与高邮市、安徽省天长市接壤,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几何中心。该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下游,江淮分水岭的尾闾,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以此为界,属长江流域的面积占比为79.5%,长江流域干支河流15条,主要有仪扬河、胥浦河、潘家河水系以及河南大圩排水水系。
2. 水环境概况
2.1水环境质量现状
        (1)该市城区共监测河流6条、水库1个,水质监测断面共13个,其中省控断面7个、市控断面3个、县控断面3个。省控断面能够达标,市控断面2个常年达标,县控断面2个基本达标,1个常年不达标。
        (2)城区饮用水源和备用水源水质状况稳定,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2.2分析与评价
        (1)水功能基本位于外围骨干河道,水质情况较好,但范围内城市内河未进行有效监测,城区黑臭河道整治进展缓慢,且缺少日常的水质检测报告,治理任务十分繁重。
        (2)市区除已整治河道外,仍有不少“黑臭”河道亟需整治,部分河道未在环保局水质监测断面范围内,但河道水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
        (3)范围内大部分区域以合流制排水为主,由于市政配套污水管网建设难度大,镇区河道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3. 黑臭水体的判定
        结合环保等部门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城区范围内的共28条城市水体进行评估。依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对水体水质动态检测,主要检测指标为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最终评定黑臭河道共10条,轻度黑臭3条,重度黑臭7条。
4. 污染源调查概况
        城市水体黑臭的主要因素是水体受到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纳污负荷过高,造成城市水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水体黑臭。只有对污染源的梳理、分布、污染物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为黑臭水体的整治提供基础资料,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提出整治实施方案。本次研究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等三大方面调查污染源。
4.1点源污染调查
        根据区域汇水范围分区,并结合区域的用地性质、排污特点、地下管线系统及排放口情况,计算区域污水量及现状入河污水量,为河道截污方案及设计规模提供依据。现状片区污水总量5.78万吨/天,晴天入河污水量共1.54万吨/天,晴天仍有部分污水直接入河。结合污水量测算生活污染物入河量测算,整治区域内COD、氨氮、总磷入河量分别为2980.77吨/年、371.57吨/年、42.87吨/年。


4.2面源污染调查
        根据调研分析,该市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如下方面:(1)地表径流污染:初期雨水的冲刷过程中,雨水受地面污染的影响较大,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入河;(2)生产、生活污水:该市部分排水沟已经覆盖为盖板沟,收集区域较广,大量的合流污水进入排水沟,雨季会夹带大量生产、生活污水入河。(3)管道内沉积物污染:有研究表明,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排入河道的污染物中有25%~70%(COD计)来自管道内沉积物[1]。该市大量合流排水系统,且存在较多的合流箱涵,内部固体杂质容易沉积腐败,降雨初期时,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被雨水泵抽送排入水体,加剧水体污染。
4.3内源污染调查
        河道底泥不仅可以间接地反映河道水体的污染情况、水动力状态,而且底泥在外界水动力因素制约下向上覆水体释放营养成分,影响了河流水质和富营养化过程。底泥营养盐垂直分布受水动力学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区段含量分布变化复杂,从实际的检测统计数据发现,该市部分河道底泥淤积已经超过50cm。
5. 控源截污方案研究
        结合上述污染源调查情况,提出控源截污总体设计方案,从点源、面源、内源等三个方面提出控制对策。
5.1点源污染治理
        针对城市内部黑臭水体的不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点源控制对策:
        1)对存在较多居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的河道,该河道周边考虑选择合适可行的位置新建截污管。
        2)部分河道建设了截污管,但需对年久失修、污水渗漏的管网进行维修,新建溢流控制闸。
        3)对已经改为盖板沟但仍有局部段是敞开的河道,近期需在敞开段设置盖板,末端设置污水提升设施,远期按照防洪规划河道断面要求开挖拓浚河道。
        4)对于已全线改为盖板沟的水体,需结合初雨控制措施,设置调蓄池,控制径流量及初雨污染。
        点源污染控制工程,总共改造截污管网3km,新建截污管网8km,改造截流井15个,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座。
5.2面源污染治理
        城市面源污染包括小区、道路、庄台等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建筑工地场地上的废水、淤泥与沉淀物、建筑材料的腐蚀物、沿岸垃圾点的生活垃圾等通过降雨冲刷或违规排放等不同途径进入城市收纳河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厕所污水必须排入化粪池,严禁直接排入环境;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建筑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应进行专门收集,并定期将之送往附近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严禁乱堆乱扔。
        2)对于工业企业,按照规范及时处理厂区漫流的废油、废液及废弃物,防止随径流进入河道;推进清洁生产,做到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要积极用来生产新产品,推行循环经济。
        3)黑臭水体周边仍旧存在的城中村、庄台等,需尽快落实规划方案,完成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实现区域雨污水的有序排放。
5.3内源污染治理
        针对不同河道,分别采用人工+机械清淤及环保绞吸式清淤两种方式:对于河道较窄、水深较浅的河道或者小型河沟水体,采用人工+机械清淤的方式进行;对于河道较宽,水深较深的河道,采用环保绞吸式清淤船进行清淤。本次黑臭水体治理共清淤7.8万m3,将全部运至集淤池进行处理。
6. 结论
        针对某沿江城市的黑臭水体提出判定及污染源分析,从点源、面源、内源三个角度提出治理方案,总共新改建截污管网11km,清淤底泥7.8万m3。
参考文献
[1] Chebbo G . Solids in urban wet weather discharges: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 ability . Paris :Ecole National eds Pontset Chaussees , 19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