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9期   作者:张友德
[导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如何做好两者的协调发展也成了当前热门的话题。经济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任何以牺牲环境发展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都是无意义的。两者能否实现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保;协调进行;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出现了不相协调的局面。实践证明,两者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不能顾此失彼。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意义及重要性
        经济发展的发展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重要前提,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主要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本质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和结构的结合,实现两者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协调发展最终有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协调发展,一旦出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能保证生态环境控制在可以修复的范围之内。因此,从本质上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致的,做好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利于发展可持续经济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前提,经济发展反过来影响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社会的经济的进一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生态的环境能直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生产生活的热情,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原动力。因此,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同步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三)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国家的五位一体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列在布局之中,并指出,同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就国家层面来说,生态保护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就实际来说,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区经济发展采用粗放的发展方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的协调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来发展经济,实现协调长久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薄弱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环保问题重视不够,从意识方面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水平不高,尤其是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很差。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认为环境问题离自己很远,往往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例如,随便丢弃垃圾、在旅游景点存在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些看似小事的环境意识,加大了对社会环境治理工作的整治力度。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经济结构不合理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脱节,不协调发展的情况,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的体现。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情况,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也出现了很多难以恢复的问题。近年来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很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以环境发展为代价,先发展再进行治理,付出的成本将远远高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经济发展中采用粗放的发展模式,还表现在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面,包括对煤炭的使用,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力很大。


        (三)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在治理环境的过程中,对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往往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要想彻底的治理好,难度大,需要投入的资金多。一般来说,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来源方式单一、渠道狭窄,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往往将环保资金更多的投入到生产发展之中,对环保的投入不足,有的甚至没有投入,这样对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减少,从整体上影响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增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提高国民素质
        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人们群众是主力军,为了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对人们群众的环保意识进行积极的引导,从根本上提升其环境保护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参与环保,全社会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风气。不断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以及其他宣传平台对群众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教育。结合实际的情况,不断制定环境保护的整体发展策略。广泛的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将生态保护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的直接影响,为了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就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转变经济结构的发展,不断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减少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发展,不断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加大资金投入
        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为了保证治理的效果,要不断拓宽融资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的方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面配合,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例如,在环保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环保的设备,不断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从根本上提升环境治理的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四)鼓励技术创新
        当前经济发展领域依然存在许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技术。因此,应该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大鼓励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鼓励扶持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制定资源与环境利用的技术标准和准则,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材的新技术,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坚决摒弃技术落后、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
        (五)发展知识经济
        当前,发展知识经济主要依托创新科技和高新技术,提高所需自然资源的生产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量,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从而减少传统资源的损耗,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知识经济的首要素是人力资本,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员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点。目前,以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是低污染或无污染的,实现了自然资源的低消耗,从而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六)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大大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率,使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最小化,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有害废弃物的“低排放”或“零排放”,形成资源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可持续为一体的生态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自然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利用,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加大支持和宣传的力度,不断从整体上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国民经济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论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J].商业经济,2019(8):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