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W工法桩在深基坑围护中的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8期   作者:谢建飞
[导读] 深基坑支护已成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摘要:深基坑支护已成为工程的重点和难点,SMW工法桩以其刚度高、抗渗性好、周期快、造价低等优点逐渐在工程领域得到应用,解决了深基坑支护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江川图书馆新建工程实例,对SMW工法桩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分析,最后论述了SMW桩的关键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SMW工法桩;支护设计;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江川图书馆新建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789.9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017.70m2,地下建筑面积为5772.28m2。地上四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本项目基坑开挖总面积约5940m2,设1层地下室,大面积开挖深度6.0m。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北侧及西侧环境保护等级为2级,东侧及南侧环境保护等级为3级。基坑周边采用三轴搅拌桩+内插H型钢作为基坑围护止水挡土体系。场内局部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基坑内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撑。围护三轴搅拌桩采用φ850@1200施工,采用一喷一搅,套接一孔的施工工艺,共计272根。围护搅拌桩水泥掺量20%,临近保护对象区域水灰比1.2,其他区域水灰比1.5~2.0。围护内插型钢采用H700x300x11x18型钢,共计309根。
2  SMW工法桩的特点
         2.1高止水性。SMW工法桩具有搅拌桩止水的特点。由于钻杆具有推进和搅拌翼相间设置的特点,随着钻孔和搅拌的反复,水泥系列加固剂与土可以充分混合,且垂直连续重叠施工,墙体全长无接缝,具有高止水特性。
         2.2刚度大。在SMW工法桩中插入型钢,形成高刚度的劲性复合结构。
         2.3工期短。SMW工法桩采用原土就地加固,一次成墙的方法,该施工方法简单,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
         2.4施工成本低。与钻孔灌注桩排挡土墙、地下连续墙等技术相比,由于插入型钢的可回收性,SMW桩可大大降低成本。
         25环境污染小。与其它工艺相比,采用SMW工法施工运输的废土量少,施工过程中振动小,噪声小,无泥浆污染。
         2.6对周围地下影响不大。由于SMW工法桩和水泥搅拌,对邻近土地的扰动较小,通常不存在邻近房屋倾斜、地面沉降、管道损坏、道路开裂等现象。
3基坑支护设计
         1-1剖面:挖深6.00m,采用?850@600三轴SMW工法桩施工,桩长15米,水泥掺量为20%。桩内插入H700*300*13*24的标准型钢,型钢长15m,采用插一跳一的布置形式。
         2-2剖面:挖深6.00m(坑边落深1.40-1.90m),采用?850@600三轴SMW工法桩施工,桩长18米,水泥掺量为20%。桩内插入H700*300*13*24的标准型钢,型钢长18m,采用插2跳一的布置形式。坑边落深处采用?700@500双轴搅拌桩加固,水泥掺量为13%。
         3-3剖面:挖深6.00m,采用?850@600三轴SMW工法桩施工,桩长18米,水泥掺量为20%。桩内插入H700*300*13*24的标准型钢,型钢长18m,采用插2跳一的布置形式。工况二靠近西北侧区域加设10根H400*400*13*21的斜抛换撑。
A-A坑中坑挖深6.5-7.5m区域,采用?700@500双轴搅拌桩加固,桩长3米。搅拌桩水泥掺量为13%。
         B-B坑中坑挖深7.9-8.1m区域,采用?700@500双轴搅拌桩加固,桩长4.5米。搅拌桩水泥掺量为13%。
4    SMW工法施工工艺
4.1施工流程
         采用止水帷幕SMW施工方法,施工流程为:阴影部分是重复套钻,为了确保墙体连续性以及接头施工质量;SMW工法的搭接和施工设备的垂直度补救由重复套钻来保证。

        
        
        
        
         SMW工法止水帷幕施工流程图
4.2施工方法
4.2.1试成孔
          在施工前应进行试钻试孔,并面分析土层的施工特点,检查使用的机具、设备、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为优选成桩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4.2.2测量放线
         施工前结合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点和设计图纸,准确计算支护中心线角点坐标,用测量仪器准确放样出支护桩中心线后对坐标数据进行复核,并提交总承包方和监理方进行确认复核,并对报验工程测量技术资料进行复核,标记好引测点。
4.2.3施工沟槽开挖
         按照放样出来的桩位中心线,用挖掘机沿桩位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挖工作槽,槽宽约1.2米,深度为0.6~1.0米。如果地下有障碍物时采用镐头机进行破除清理,若破碎后形成比较大的空洞,这时应回填夯实,并重新开挖沟槽,以保证施工机械的安全稳定。
4.2.4定位线
         开挖沟槽前划定Ф850动力头中心到桩机前定位线的距离,并在线上做好每一幅三轴桩的施工定位标记。
4.2.5桩机定位
         根据确定的位置,严格控制钻机桩架的移动和定位,定位误差不大于2cm。开钻前调整机架,确保机架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
4.2.6喷浆、搅拌成桩
         水泥采用P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掺量20%;(15m三轴搅拌桩单桩水泥含量为5.57吨,18m三轴搅拌桩单桩水泥含量为6.68吨)水泥与原状土搅拌均匀,下沉、提升采用喷浆搅拌,不可以冲水下沉。搅拌次数与搅拌时间应保证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搅拌下沉降速度应控制在0.5米/分钟~1米/分钟的范围内,提升速度控制在1米/分钟~2米/分钟范围内,下沉或提升保持恒定速度。
         提升过程中,孔内不得产生负压,对周围土体造成过大扰动。搅拌次数或搅拌时间应保证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当靠近重要保护建筑时,应采用挤土量小的搅拌桩机头,通过试桩及其监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搅拌桩下沉速控制在0.5米/分钟内,提升速度控制在0.8米/分钟,内喷浆压力不应大于0.8MPa。
         根据钻头下沉和提升的速度,调节注浆泵的流量,保证搅拌桩中水泥土掺量的均匀性,确保搅拌桩的成桩质量。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标准:桩底标高误差≤50mm,平面定位误差≤50mm,桩径误差≤10mm,垂直度≤1/200。水泥浆应按设计配比通过全自动拌浆系统拌制,水泥浆通过滤网倒入储浆罐或设有搅拌装置的罐内,水泥浆应随拌随用,防止水泥浆离析。
         施工过程中由于故障停浆,应在恢复喷浆前将搅拌头提升或下沉0.5米,最后进行喷浆搅拌施工;桩体之间应保持连续性,桩与桩搭接时间不宜大于24h,如果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搭接时间超过24小时,搭接施工时应减慢搅拌速度。如果不能进行搭接或搭接不好时,则需于图纸及现场表明位置,及时联系设计确定补强解决方案。桩身采用混凝土试块送样检测,基坑开挖前采用钻芯取样局部抽取送检。
4.3型钢施工工艺
4.3.1型钢选材与焊接
         加强板应焊接在H型梁顶部双面和H型梁顶部0.2米开一个直径约10cm的圆孔。如果要求的H型钢长度不够,则需要进行拼接焊接。所有焊缝均采用等强度坡口满焊焊接。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单根型钢的焊接接头不得超过2个。相邻型钢竖向接头位置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米,型钢接头与基坑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
4.3.2涂减摩剂
         按照设计要求,支护桩的H型钢必须在主体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拔出回收。H型钢在使用前应涂减摩剂,要求在型钢表面均匀刷减摩剂以便于拉拔。
4.3.3清除H型钢表面的污垢和铁锈
         待电加热棒加热至完全熔化时才能在H型钢上涂减摩剂,否则会导致涂层不均匀,容易脱落。如果发现涂层开裂或剥落情况应将其清除,并且必须再次涂抹减摩剂。
4.3.4型钢插入及固定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成后,立即将吊车就位,准备吊装H型钢,在搅拌桩施工后30分钟内插入。安装吊具与固定钩,用50t履带吊机吊运H型钢,H型钢一定要保持垂直。最后,将H型钢底部中心对准桩位中心,沿定位卡缓慢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内,用线锤控制垂直度。H梁插入至设计标高时,用F8吊筋将H型钢进行固定。对溢出的水泥土进行处理,并控制到一定高度,以便下道工序施工。当水泥土搅拌桩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应拆除吊筋和槽沟定位钢。
4.3.5型钢保护
         基坑开挖时浇筑圈梁时,埋设在圈梁中型钢采用10mm塑料泡沫进行全裹包扎好,使得型钢与砼隔离效果好,以便于日后拔出。
4.3.6拔出H型钢
         型钢两侧采用钢板焊接加固,H型钢用顶升夹具夹紧后,用千斤顶反复顶升夹具,直至H型钢在吊车配合下被拔出。桩头两侧用钢板贴焊以增加强度,检查桩头Φ100圆孔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孔径不足应改为Φ100。
5结语
         SMW工法桩兼有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的优点,H型钢可以回收技术是其它桩机不可比拟的。MW工法桩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深基坑支护中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SMW桩设计和施工规范的不断完善,相信SMW桩技术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S]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S]
         [3] SMW工法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J].周国华;工程技术研究.2019-0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