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各企业对于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作为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一个建筑整体的质量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必须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本文在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概述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用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建筑工程施工的高度日益增加,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当中,要加强对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使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更好的展现。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①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②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建筑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③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关键要素,是施工建筑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有效性,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情况,按照建筑施工整体建设要求,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全过程管控,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使其符合各项技术参数的要求,做好混凝土结构中水泥的温度与应力控制,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等。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过程应保持均匀平稳。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必要有效地监测混凝土材料的粘度,如果过多的水浇在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上,有可能出现混凝土材料粘度不足,当施工完成时,混凝土强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需要适当控制混凝土构件的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在某些苛刻的气候下,例如高温或低温,可以尽可能避免在恶劣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洒水养护,目的是防止构件产生裂缝。
3.2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于温度的反应十分敏感,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温度是需要重点控制的一项因素,只有维持合理的温度,才能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在具体施工中,温度控制应从混凝土材料配制入手,对配合比进行科学的设置,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用量,或是适当添加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搅拌,搅拌要均匀,且适当加水,避免内外温差过大。此外,浇筑作业尽可能的选择温度较高的天气,有效利用结构的自然散热,或是对浇筑厚度进行适当缩小。在气温较低的天气,混凝土浇筑之后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3.3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技术
混凝土材料如果长期被暴露在空气当中很容易出现强度下降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需要计算好混凝土的使用和配置时间,缩短运输过程当中耗费的时间,避免混凝土离析或者凝固。
同时,还要合理把握各个拌合材料之间的比例,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如果在使用之前出现了离析或者凝固的情况,要经过重新搅拌之后才能再次使用。最后,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场地与施工现场的距离,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安排运输的时间和路线,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材料以最快的速度运达施工现场。
3.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作对于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材料养护以及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材料养护,顾名思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合理保护、保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配比,不易存储过多的混凝土材料,因为在过长的存储时间后,材料会出现变质、损坏等情况。另外,对材料的置放环境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指的是在建筑环节结束的前段时间,首先拆除模板,其次对墙体进行有效的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裂缝等情况。在浇筑结束的两天后,对直接裸露的墙体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避免墙体损坏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4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创新
4.1预应力技术创新
预应力技术主要是指在预应力钢的作用下,通过环绕包裹的方式使混凝土的构建得到保护;同时,通过相关的设备确保预应力技术的实施。在对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充分考虑各种极限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考量负载情况来对预应力进行创新设计,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构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变形,不会出现裂缝,为施工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4.2灌注技术创新
灌注技术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钻孔技术与灌注技术的创新来实现。钻孔技术在整个灌注施工当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钻孔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钻孔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确保钻孔桩的周边环境符合实际施工条件。然后要通过测量工具实现对钻孔位置的精准测量,确保钻孔的一致性。其次,施工人员还需要做好对钻孔机的调试工作,确保钻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实际钻孔操作的过程当中,如果钻孔出现坍塌或者卡钻等情况,施工人员需要立刻停止工作,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措施。灌注技术是混凝土结构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对灌注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钻孔内的泥浆进行随时补充,确保泥浆处于填满的状态,这样才能确保填充的效果,从而实现桩基的稳固。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并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树勇.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门窗,2017(12):71.
[2]滕江.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0):42-43.
[3]李旗.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7(04):168.
[4]蒋秋生.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7):10-11.
[5]成守涛.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04):204.
[6]陈舒曼.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设科技,2016(0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