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百胜之战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胡捷1 魏萌2
[导读]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活跃着一支由回汉两族健儿共同组成的抗日游击部队——冀中回民支队。冀中回民支队在回族将领马本斋同志的带领下深刻领悟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回族同胞尚武坚毅、团结凝聚的优良传统,积极出新抗日游击战法战术,取得了 “百战百胜”的优异战绩。对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百胜战法展开研究,既是回族抗战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又属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击战战法研究范畴,是“具体而微”,于细节处见特色的
        
        1.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3
        2.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活跃着一支由回汉两族健儿共同组成的抗日游击部队——冀中回民支队。冀中回民支队在回族将领马本斋同志的带领下深刻领悟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回族同胞尚武坚毅、团结凝聚的优良传统,积极出新抗日游击战法战术,取得了 “百战百胜”的优异战绩。对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百胜战法展开研究,既是回族抗战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又属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击战战法研究范畴,是“具体而微”,于细节处见特色的工作。
        【关键词】马本斋;冀中回民支队;游击战
       
        马本斋同志及其所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回族同胞民族气节高彰,英勇顽强抗日,坚持敌后游击作战,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当日,中央军委、冀中军区以及冀鲁豫地区颁令嘉奖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毛泽东同志称赞马本斋所率领的部队是“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想来,马本斋所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之所以能被誉为“百战百胜”,其中妙处定不是一两句“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所能尽述,有从战法层面研究的必要。
        一、深刻领悟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坚持对日游击作战
        抗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客观分析中日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态势,审时度势提出对日持久作战指导思想,创新了游击战的理论、原则、策略、手段,将抗日游击战从一般性的辅助手段提升到战略层面。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抗日游击战理论,最终成为鼓舞全民族抗战士气,指导各地武装对日作战的科学指南。马本斋同志,出身贫寒,起于行伍,早年投身奉军,后被送入东北讲武堂,接受正规军事教育。后因不满军队腐败,弃职还乡。1937年7月,日军全面侵华。马本斋于河北献县东辛庄成立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寇暴行。接受党的领导后,马本斋及支队官兵接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抗日游击战理论,遂被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本土化特色深深吸引。马本斋同志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救国学问。熟悉马本斋的同志都知道,《孙子兵法》、《论持久战》等军事书籍就装在他背身携带的图囊中,随时翻阅。他请郭陆顺政委、丁铁石主任及其他有经验的同志为官兵讲授马列主义、党的理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日游击战的政策策略等。此外,马本斋同志还能将毛泽东游击战策略与冀中地区抗战实际紧密结合,总结出了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地形要认,敌情要准,决心要稳,打仗要狠;伏击战速决口号:枪响就冲锋,十分钟解决战斗;爱兵带兵三字要领:严、练、想。正是马本斋求真务实的态度,朴实无华的作风,扎实深厚的实战背景使得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对游击战理论的理解较他人更为透彻深刻。这更为透彻深刻的认知反过来促使马本斋同志获得了更多理论上的信心,行动上的自觉,实战运用起游击战策略原则来也更为得心应手。知与行,理与实的融会贯通,使得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成为坚持敌后游击作战,以弱抵强,屡建奇功的一面光辉旗帜。
        二、大力弘扬回族同胞尚武坚毅、团结凝聚的优良传统,敢于近身肉搏作战
        自古以来,回族同胞就有尚武习武的风俗传统,善使刀枪兵器,善于摔跤擒拿。抗战时期,冀中回族青年沿袭传统多有习武,就连部队中随军阿訇中也不乏武艺高强之人。回民义勇队成立初期,马本斋曾组织当地回族青年在练拳院、练拳房中切磋武艺,操练兵器。回民支队成立之后,马本斋尤为重视武术技能的学习训练,于日常军事训练内容之中增添武术科目。武术训练,既锤炼筋骨,又提高杀敌本领,使得支队将士战斗力倍增。
        历史上穆斯林同胞多受摧残磨难。在艰苦岁月中,回族穆斯林兄弟逐渐养成了笃守信仰,忍耐坚毅,嫉恶如仇,团结凝聚的优秀品质。回族同胞为了真理甘于“讨舍牺德”,维护安拉之道宁可奋不顾身,面对暴行敢于奋起反抗。回族穆斯林这些优良的传统与高贵的精神品质在冀中回民支队官兵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展现。支队官兵即使在物质保障极为匮乏,战斗过程异常残酷的环境下,仍能长距离穿插奔袭,长时间埋伏隐蔽,高强度进攻冲击,不叫苦叫累,兵心凝聚,斗志如虹。遇有战斗,马本斋总是身先士卒,一把大刀高高挥舞,与敌拼杀,以自身带头作用激励官兵血性勇气。因而,冀中回民支队在与日伪交战过程中往往敢于开展“近身战”、“肉搏战”,手持大刀片、红缨枪与敌进行“白刃战”,近距离杀敌。如此战法,不仅拓宽了回民支队作战方式的选择,而且支队将士勇猛彪悍的战斗作风,在战斗中被验证,又在战斗中传颂,极大震慑敌胆。就连以“武士道”精神自居的日军亦为胆寒。日伪多次诬称马匪彪悍。日军战犯尾浦银次郎在回忆录中称马本斋所率领白帽白袍的“白袍军”神勇善战。
        三、积极出新游击战战法战术,灵活开展平原作战
        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结合冀中平原地区特点,创造了一系列于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一是背靠群众,赢得支持。抗日游击战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开展。只有让敌人陷于人民游击战争之中,才能深切感受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才能弥补挽救我方其他方面的劣势,才能克服我们取得胜利道路上的困难。1937年8月至10月,冀中地区遭日寇占领。日军杀人、放火、强奸、抢劫、杀阿訇、毁清真寺,无恶不作。冀中地区回汉各族群众,饱受日寇践踏,与日深仇,不共戴天。

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秉承人民抗战怒火,发扬爱国爱教爱家传统,背靠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回民支队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党的抗日主张宣传到哪里,就把抗日民主政权、武装力量建设到哪里,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动带到哪里。在马本斋同志带领下支队官兵严守群众纪律,修缮因战火损毁的民房、清真寺,惩奸除恶,扶危济困,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爱民为民的光荣事迹在华北平原父老乡亲中口口相传,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以献县辛庄村为例,八年抗战中,每年上交公粮28万斤,平均每户交公粮140斤,这个村还累计上交布匹29700尺,军鞋5000双。[[]]此外,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还特别注意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内部团结。支队专门聘请随军阿訇、海里凡、刀儿师傅。正如吴玉章同志在延安马本斋同志追悼大会上所说:他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群众结合起来,又以伊斯兰教的教义发挥了团结御侮的优良传统,因此,他能打许多胜仗,使回民支队成为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一支坚强力量。
        二是积小成大,消耗敌军。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那种不顾自身实力,主张以运动战为主,跟随国民党打大战的错误思想。他说:“我们的子弹和武器供应都很困难,打了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因此,红军的战略方针应当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作者简介】胡捷(1978),男,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魏萌(1981),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媒介传播。
        ]]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遵循游击战游而击之,积小为大的作战原则,在快速移动中寻敌软肋,痛而击之,得胜即走,不给敌人追击的机会,不断消耗削弱敌人,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有时甚至连续作战。冀中平原形成“敌人露头就挨打,出动就遭我伏击”的局面。据1938年8月至1940年5月在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说:“现在回忆起来,我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三是寻隙穿插,漩涡打圈。日军对华作战,战线过长,兵员供给不足,被迫只能据守大中城市,公路、铁路交通要线,而大面积的乡村地区却无法覆盖,这就为抗日武装活动留下空间。日军也曾展开多次“围剿”,建立据点、炮楼,深挖交通沟壑,实行“铁壁合围”、“对角清剿”、“梳蓖扫荡”等战法战术,但终因缺少群众支持,难以根本奏效。在反包围清剿过程中,回民支队最著名的就是“漩涡打圈”战术。所谓“漩涡打圈”,就是发挥我方地利人和之优势,与敌来回拉扯周旋。而敌军则被动跟随,犹如舟入漩涡,不能自拔。“漩涡打圈”战术的要点在于:要依托熟悉地区进行;须从根本上发动群众,断敌情报,是敌如聋似瞎,而信息对我单向透明;坚壁清野,制造困难,加大敌人饥饿与疲惫;选择“难、险”之地穿行,利于我发挥轻便、能走、善藏的优势,不利于敌军大中型车辆辎重通过;适时攻击,转圈只是消磨敌人的手段,打才能真正有所收获。1940年6月中旬,日伪势力组织了持续52天的大规模“扫荡”行动。马本斋及回民支队避免在敌人分进合击点上,扫荡面上,包围圈内作战,而是跳到点、面、圈外,侧背向攻击敌人据点、运输线。回民支队凭借冀中无数条大小河流,稠密的村镇,浓密的树林、青纱帐,曲折的小径,昼夜不停的在深南地区游走转圈。敌人盲目追随,被拖得筋疲力尽,而我则寻觅战机,予以痛击,最后甩掉敌人,跳出围剿,取得深南反扫荡的胜利。
        四是引蛇出洞,围点打援。伏击战是游击战常用的战法。其要点在于:攻敌必救,断敌联系,预设战场,速战速决,快打快撤。1940年,马本斋及冀中回民支队奉命开往深(县)南(部)开展斗争。经多次侦查发现,该地区康庄正处于衡水城区与安家村日军两大据点之间必经要道之上。5月30日,马本斋派小分队佯攻安家村据点。当安家村据点之敌通过电话向衡水驻军求援之后,回民支队迅速切断电话线,断绝二者联系。当日军救援部队途径康庄附近我预设伏击圈时,支队官兵果断发起猛烈攻击。突然遭袭日伪军队,慌乱失措,为躲避攻击只能滚入道路两旁道沟之中。谁知路旁道沟已被我支队官兵提前挖至2米多深,直上直下,难于攀爬。支队战士朝道沟中射击,投掷手榴弹,而日伪军既无力还击,又欲逃不能,束手待毙。整个战役40分钟结束,击毙日伪100余人,俘虏20余人,而我军无一伤亡。连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也不得不承认,康庄之役,除一人逃出外,其余全部毙命。康庄战役不仅创造了八路军平原作战零伤亡的记录,更被作为以少胜多经典战例收入军事院校教科书中。
        五是千方百计,自我保障。游击作战如何实现后勤保障是一大难题。马本斋及支队官兵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多法并举满足部队生存与作战需求。支队官兵作战中勇敢杀敌,积极缴获敌之装备给养,为我所用。每到一地,铲奸除恶,打击汉奸劣绅,收缴私藏粮食武装,装备部队。为解决武器弹药不足的问题,马本斋带领官兵自己动手,制枪造炮。利用东辛庄周围多白碱地的特点,发动群众扫碱熬硝,依据‘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原理,土法制造火药。此外,马本斋还率领义勇队员打捞沉在子牙河里的大钟,铸成了三十门口径大、火力猛,射程远的大型火枪。此种火枪,因枪身粗长,一人拿不动,需要两人扛着打,被称为“大抬杆儿”。“大抬杆儿”能像扇面一样喷射铁片、铁砂,射程达七八十米远,威力远超一般枪支,故被戏称为“扫帚炮”。日军在《东亚圣战》战报中报道:“匪回民义勇队,在匪首马本斋率领下,近又发明一种‘扫帚炮’。此火炮威力无穷,杀伤面积之大,实为惊人,而炮响之后,同时释放烟幕,直冲蓝天……此动向应引起我大东亚皇军的注意,并认真对付,直至消灭之。”
       
        参考文献:
        [1]吴丕清.沧州回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版.
        [2]张治宇.毛泽东如何思考经典“游击战”战略[DB/OL].人民网.2012年9月7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