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的分析魏登军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8期   作者:魏登军
[导读] 质量是市政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的话题
        摘要:质量是市政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的话题,其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即为材料检测。事实证明,对材料进行系统且全面的检测,既能使其性能得到保障,又可将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降到最低,其使用寿命也会有所延长,由此可见,围绕材料质量检测及相关控制工作展开讨论很有必要。
         关键词:市政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引言
         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质量。我国当前的建筑业发展迅猛,工程质量检测成为建筑行业的关键环节,旨在出具公正、科学以及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判断工程质量给予参考,是管理工程质量的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在监督工程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检测技术及方法层出不穷,也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加强对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视程度以及完善相应的检测措施和质量控制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材料质量检测分析
         1.1水泥质量检测
         水泥是市政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原材料,在水泥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对水泥材料的出厂信息、规格、等级进行验收,把控复验环节,在复验中需要对水泥的安全性、原料强度、细度等参数进行全面检查;(2)如果发现水泥已出厂超过90d,则需要及时与质检中心沟通,并重新进行质量检验,对于以水泥为原料的混凝土半成品,都需要进行重点检查,判断其是否含有氯化物;(3)水泥取料进场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重量,同时,保证其型号、等级与出厂信息一致;(4)具体采样过程中,需要从不同部位进行抽样;(5)保证水泥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测中需要借助于防潮器,保证混合水泥质量在12kg以上。
         1.2拌和物质量检测
         在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的总量、总碱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拌和物总碱量应控制在3.0kg/m3以下;而水溶氯离子的总量,在半潮湿、潮湿环境下,其检测结果需要保持在混凝土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2%以下;而在干燥环境条件之下,氯离子总量应控制在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3%以下;而在除冰盐、海水等氯盐环境下,则需要保证控制在胶凝材料总质量的0.1%以下。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检验,该质量检测更为严格,应控制在0.06%以下。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必须分批实施,同批次混凝土应通过同等级水泥等原料,按照统一的配合比完成;而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需要根据工程分项不同进行具体划分;对抗氯离子渗透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材料,在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在现场制成型混凝土试件,并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对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进行评价,保证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1.3外加剂质量检测
         这里所说的外加剂通常指的是化学外加剂,检测管理单位必须根据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规范》等相关标准对外加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同时,出具出厂质量合格证。在使用前,还需要进行复验,保证外加剂的使用能够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规范的要求。必须结合化学外加剂的使用特点、添加目的等,综合考虑外加剂的品种、技术规范性、经济性等,确定品种后根据实际要求调整掺量,并对其实用性进行检验。为了能够配制出耐久性较高的混凝土,使用的化学外加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化学添加剂选择中,应有推荐掺量、减水率等出厂配套相关说明书,还应包括其化学名称、化学原料等信息,包括氯离子含量、含碱量等参数;外加剂的减水率应控制在20%以上;而如果混凝土混合使用多种外加剂,则需要对各种外加剂的相容性加以检验;在氯离子含量检测中,应满足胶凝材料总质量占比在0.01%以下,以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


         2市政工程材料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2.1检测环境稳定性
         在材料检测过程中,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变化对材料的性能造成影响,所以,提高环境温度与湿度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检测单位在对材料性能进行检测时选择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温度和湿度差异过大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材料的强度随之降低;当环境的湿度过高时,导致材料渗入水分,影响检测结果。如混凝土标准试件的养护,需要在(20±5)℃的环境中静置1~2d,拆模后需要在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20±2)℃的环境中养护。在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同样的混凝土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下,养护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抗压强度也有所不同。在样本检测时,一定要考虑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2规范材料检测流程
         对于材料流程的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规范流程可以减少材料检测结果的误差,有利于进行建筑质量的把控和材料的利用。在进行检测时将检测流程具体化,细致化和科学化。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检测流程,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测操作。在进行材料使用的模拟环境时,尽量要与材料的实际使用环境达到统一,保证其温湿度选择的合理性,检测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因此,为了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首先是要保证相关的检测人员对相关流程的掌握和操作规范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于检测的操作流程规范性和重要性加强认识,同时对检测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确保能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规定。
         2.3合理配置检测设备
         目前,部分单位仍旧对落后检测设备加以运用,此类设备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检测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均不达标,只有投入大量人力作为辅助,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这样做会导致人为因素给检测过程、结果所带来影响,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被展现出来。在建工材料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只有引入新型设备,才能使高效检测的目标成为现实。
         2.4检测人员操作规范性
         检测人员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影响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如果检测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测,或者所采用的检测方式不合理,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及工程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因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检测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造成材料检测统计数据不准确,甚至出现较大误差,对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带来巨大的隐患和风险。所以,在材料检测时,检测单位既要制定详细、周密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案,又要注意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根据检测标准对不同类型材料、不同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确定,确保检测过程科学有效;通过内部考核、员工培训等方式严格检测人员操作规程,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增强检测人员责任心,将检测结果误差降到最低,保障材料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真正做到检测服务于施工。
         结语
         材料是影响市政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市政工程质量首先要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由于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受环境稳定性、材料情况、设备状况、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与检测单位要重视材料的检测工作,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确保材料检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为市政工程质量提升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文祝.市政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2522.
         [2]周敏.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检测及控制管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3785.
         [3]张争.市政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探讨[J].大陆桥视野,2017.
         [2]朱威风.浅析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