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纪,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壮大,其中交通事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繁杂,城市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也因此而加强。而对于交通行业而言,公路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是人们可以出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基础项目建设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沥青路面作为常见的公路类型,其自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行车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与此同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1沥青混合料拌和技术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首先应该切实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性能较为可靠,进而才能够促使其较好服务于后续沥青路面施工建设。沥青混合料拌和技术的应用需要首先关注于比例的控制,针对个来原材料的混合比例进行充分分析,借助于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确定各类材料的最优配合比,以求沥青混合料可以体现更强应用价值。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温度的控制,这也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应该尽量将其控制在200℃左右,避免在粘度以及其它性能方面产生干扰。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往往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均匀性,只有确保沥青材料和其它矿料形成均匀配合,进而才能够较好优化使用效果,避免因为存在明显离析等问题干扰应用价值。
2沥青混合料运输技术
施工企业在运输沥青混合料时,必须使用吨位相对较大的运输车辆,同时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保温与防污工作,避免因为运输途中出现问题,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在沥青混合料运输的过程中,运输人员应该采取不断移动运输车辆的方式,降低集料发生离析的现象。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沥青路面摊铺的标准和规范,合理的开展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
3摊铺技术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验收下承层施工质量,并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所有施工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底、中面层可基于走线法展开施工作业,关于表面层较为可行的是平衡梁法,根据拌和站的工作能力合理调节行走速度,整个摊铺作业要具有持续性。实际施工中,不允许出现随意变换速度的情况。以现场气温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合理调节摊铺温度,通常为110~165℃,且在摊铺作业时要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记录好相关信息。做好摊铺前的准备工作,要求摊铺机熨平板的温度≥65℃。基于双机梯进式的方法展开施工作业,2台设备间距为10~20m,并要控制好2幅重叠宽度,具体以5~10cm为宜。为确保摊铺质量,需注重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检查与记录,并将所得信息及时告知操作人员。部分边角区域较为特殊,不具备摊铺机作业条件,可转为人工摊铺的方式。沥青摊铺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故要求施工所用的沥青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经拌制形成沥青混合料后,在后续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管控措施,此阶段的温度控制尤为关键。另外,施工前需安排专员全面检查摊铺机,使其在摊铺宽度、速度等参数上都要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以实际工况为基准灵活调整参数,确定合适的自卸车位置,具体以停在摊铺机前方20cm处为宜。摊铺施工应遵循缓慢、匀速的原则,为摊铺机作业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避免发生碰撞现象而影响摊铺质量;卸料车工作过程应保持稳定,控制好混合料高度,具体需要在螺旋布料器的螺旋叶片以上。摊铺机需遵循匀速的原则稳定运行,并展开持续性施工作业,施工现场安排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若施工中使用的是普通型混合料,此过程中摊铺机速度以2~6m/min较为可行;若为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摊铺作业时则需要适当放慢速度,具体为1~3m/min。
根据工程经验,若摊铺速度过快,在熨平板的作用下将卷起大量路面杂质颗粒,致使路面出现空洞与坑洼现象,难以满足平整性的要求。下层施工质量将对摊铺作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下层结构的质量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摊铺施工。需注意的是,摊铺作业时路面边缘处的质量应得到合理控制,以施工图纸为指导,正确设置路缘石。基础结构与后背填土都要经过夯实处理,满足缝宽一致、线条顺直的基本原则。摊铺作业时,全面考虑到宽度、温度等指标,若与质量要求存在偏差,需及时进行调整。
4碾压技术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碾压技术的应用同样也直接关系到最终施工效果,尤其是和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以及稳定性有关,应该重点围绕着各项关键内容进行严格控制。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上来看,开始碾压时应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维持在130℃左右,在最终碾压完成后也需要确保温度达到70℃左右。针对压实机具也需要恰当选择,一般沥青路面碾压都是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能够对于路面形成较为理想的压实效果,均匀性同样也可以得到较好保障。为了更好优化公路沥青路面压实效果,往往需要经历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个环节,并且结合各个不同环节的压实需求合理设定相关参数,确保碾压能够更为彻底。一般沥青路面的碾压还需要注重按照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速度一定要控制到位,避免出现忽快忽慢现象。在沥青路面终压处理时,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平整度控制,对于可能出现的车辙进行重点防控。在沥青路面碾压处理中,往往还需要技术人员重点关注于外界环境变化,尤其是在面临恶劣天气状况时,更是需要做好必要防护工作,避免影响碾压效果。
5路面接缝处理技术
1)考虑到梯队作业的基本特点,可采取热接缝的方式,在碾压过程中预留20~30cm宽,该处不采取任何操作,作为高程基准面为后续摊铺作业提供帮助。完成剩余部分的摊铺后,需随即骑缝碾压,以达到消除缝迹的效果。
2)关于半幅施工作业,此时热接缝的方式不具可行性,以人工顺直刨缝为宜。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清理边缘处,并撒上适量黏层沥青。正式摊铺作业时,在已结束面层上的重叠宽度需达到5~10cm。选择合适的碾压工艺,首先在结束压实作业的路面上行走,在该处碾压新铺层10~15cm,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新铺部分展开压实作业,以达到有效处理接缝的效果。
3)针对横接缝的处理,此环节作业应使用3m直尺检查端部,分析该处平整度情况,将多余部分切除,随后在端部涂上适量的沥青,再进入到正式摊铺环节。完成接缝处的摊铺作业后,应再次检验平整度,针对不满足设计要求之处实行人工处理的方式。关于横向接缝的碾压作业,基于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此环节应调节好压路机位置,在已经结束压实作业的混合料层上进行施工,向新铺层伸入的宽度需要达到15cm。每结束一次碾压作业,都需要向新铺混合料移动,单次距离约15cm,基于此方式持续施工作业,完成整个新铺层的压实处理后,进行纵向碾压。
4)关于纵向冷接缝的处理,应注重上、下层缝的错开距离,通常需达到15cm。
结语
总之,在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控的工作力度,强化沥青路面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才能在确保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公路工程建设效益的有效提升,发挥出公路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志强.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13:93-94.
[2]高晋彪.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交通世界,2019,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