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看见现在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发展激励,竞争对手也很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有不少的企业进入建筑行业,这也铸就了建筑这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但是归根结底想要在一个行业生存,就要在其位尽其责,建筑行业要关注工程的安全,控制好造价,促进企业效益增长,就本文来讨论建筑工程造价在预算控制上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对应的措施,希望可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建筑 预算控制 要点
引言:
建筑企业造价预算需要多方面入手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控制综合性强,涉及面也较广,控制起来不是很容易的工作,所以需要从建设、施工以及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考虑,研究建筑工程处于还要施工的环节和市场的控制。建筑公司的最终目的是节约工程造价,用最低的成本创造高收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与此同时质量问题也要过关,我国建筑行业非常严格,控制系统也还有待完善,不仅是对住户负责,更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为以后的工程做好基础,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公司经济效益。
一、预算偏差出现在工程造价的原因
1. 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本身就是非常严谨的工作,特别在建筑工程中,更要细心反复确认,工程开始到结束的各个方面预算都参与其中。预算编制首先要确定和熟悉掌握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然后根据国家及各地方颁发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造价消耗量定额》及其配套的价格计算依据(政府部门颁布的计价价目表或者企业自身的企业定额)确定出这项工程的综合预算,计算对应的投资和管理成本。造成编制预算不合理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编制预算的人员业务能力不过关、素质不高造成预算的偏差和缺陷,无法在工程进行实时得出造价预算的数据和结论,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情况。
2.忽视造价控制
有些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预算认识不够,认为其不够重要,只是把工程造价预算当成静态孤立的存在,认为并不能全面反映建筑工程实施的动态预算控制。更错误的是企业不自知还对预算抱有刻板印象,觉得只是工程招标和结尾竣工所必须进行的程序而已,忽视预算的重要性。实际上工程造价预算是工程可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和控制,如果企业支出过多得不到控制就会损害公司利益,形成不必要的花费。还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完成工程随意支配公司资金,最后受益不理想,所以单纯的追求竣工速度并不是一种好结果。
3.预算制定人员的水平不够
由于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预算比其他行业更复杂,这就要求预算人员有强硬的专业能力,还要了解整个工程的实施工程,深入分析得出合理的预算。预算人员不只是编制预算就完成工作了,要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查,明确所要支出的环节,比如建筑用料的购进使用都应该充分考虑。预算人员如果处在工程造价中,就代表他还要看得到建筑图纸,了解和懂得建筑原理,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这份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改革,要跟上时代发展变化。人民看中建筑的外观,这种需求就是要求建筑行业在设计房屋时提高美观,也相应增加了预算。由于一些工程造价预算人员素质不高,对企业工程了解片面就给出预算,单凭自己的工作经验完成任务,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合理预算。经济的波动也代表着建筑行业用料价格跌倒起伏,如果预算人员不对这些环节深入分析和了解市场行情,就会得出错误的预算,产生偏差的现象。
二、建筑造价预算的意义
建筑企业在异乡工程中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关键就是造价预算,如何去有效的控制好工程造价和预算,最大程度上控制支出范围是企业该考虑的重要因素。盈利是每个建筑企业的最终目的,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的运用预算控制成本,把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是获利的最好办法。
建筑企业可以运用有效正当的措施做好预算,有效分析施工环节的一切可能发生的支出,做出对应的控制办法,保证所在企业盈利,从而使企业在建筑行业可持续稳步发展。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是重要工作,只要企业做好预算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确保了企业预期可获利的结果。
三、预算控制要点和把握
1. 编制工程造价预算
想要管理好造价的成本就要合理运用预算控制,而预算的编制是预算控制实施的前提条件,所以编制预算的工作对后期施工也是至关重要的。编制预算的内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计算工程量和预算编制,想要得到确切的数据就需要实地考核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对该工程的基地地形、地质和地貌进行勘测。分析和审查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实地勘察得到的数据可靠无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预算人员要提高价格敏感度严格监管控制采购的用料和器械设备的价格,从而降低成本。工程量的计算需要通过数据观察施工过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2.初期施工阶段
初期建筑施工的资金投入会很大,因为对于建筑全程中初期产生的浪费超支比例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资金浪费,工程进行过程中预算及相关人员也在现场实时进行检测预算,通过监控工程施工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约束施工人员谋私利,同时管理资金使用,减少某环节资金自由支配的额度避免超支。比如工作人员和项目花费上严格规定造价预算,合理进行建筑工程的实施,对资金流入流出进行正确的计量,设立并督促人员遵守造价预算的规定,完善建筑工程监督体系,安排专门进行监督的人员实时上报不合规范的情况。
3.施工阶段控制
资金投入最多的阶段是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为了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这个阶段在施工阶段的资金投入上会比较高,施工过程也是履行合同的行为表现,是初期施工的后续较长时间的工作。这个阶段想要降低成本并不容易,因为大多都是不可避免的花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细节尽可能的把造价预算降低,例如购买材料时与材料开发商进行沟通降低成本。实际生活中的建筑施工如果不重视这些细节上的花费,不加以控制则会积少成多,工程结束时就会发现成本超额。施工过程可能还会面对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例如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等。另外,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劳动者并没有预算的概念,也不会为了企业宏观发展节约资源,这是监管人员就要发挥职能督促和改变施工人员的观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4.采购控制
建筑企业进行工程建造时要用到很多施工材料,这些材料在整个施工周期里所占比重高达60%以上,所以企业要想节约成本,从材料的预算控制入手是关键问题。制定合理的采购材料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采购团队也要以企业为出发点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共同为企业在材料供应上争取最低价格,在争取最低价格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材料质量问题,一定要避免劣质材料投入工程,造成施工停止或者返工等严重的后果。最后,购入的材料也要严格审查,严格管理合格的材料投入工程,最大程度上避免购进数量庞大而忽视劣质材料的存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工程造价预算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需要不断的施工实践中进行完善,一个企业如果造价预算做的特别好对于企业本身和住户都有益处,因为工程的质量可以让住户满意,也只有高质量的工程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的成本也可以让企业满意,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所以任何企业都应该重视预算工作,预算人员也要不断完善个人专业能力推动所在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