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发扬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建筑修复主要就是对于其产生的破损位置进行修缮,尽可能地将其原貌保存,同时对其实施保护处理。随着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大了重视。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对古建筑砖石墙体进行保护施工的必要性,并从施工前准备、建筑材料及结构优化等方面,对其结构性保护施工策略展开探讨,但愿能为古建筑保护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古建筑;砖石墙体;结构性保护施工
引言
近年来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砖石墙体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进行保护施工十分有必要。在对古建筑砖石墙体保护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建筑安全稳定性及历史文化价值。一味地应用拆除重砌方式是不可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结构性保护施工。
1保护和修缮原则
现阶段,人们对古建修缮原则就是需要做到修旧如旧,不但需要对古建的历史信息保存,还需要将其艳丽光彩展现出来,将修旧如旧的原则作为核心实施修缮和保护。首先,原真性原则,这种原则主要就是古建保护和修缮中,需要将建筑的价值和特色保留,将古建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不是一味的仿造,需要对真实性体现出来,比如,以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的石楼镇陈氏宗祠为例,在实际的修缮中就将其原面貌很好的还原[1]。其次,保护性原则。在古建保护和修缮当中,对其保护和修缮不但需要对古建自身本体进行保护和修缮,还需要对古建周边的古街以及古巷和树木等进行保护,使得围绕古建成为较为完整的一个整体。并且,还需要对和古建相关的艺术以及生活方式和习俗等加强保护和修缮,这也就将古建筑的完整性很好的呈现出来。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古建保护和修缮最为根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古建保护和修缮范围扩展,对艺术以及文学和民俗等做好深化挖掘,并且做好协作化保护,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
2古建筑砖石墙体进行保护施工的必要性
木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不过砖石墙体的重要性依旧不可忽视。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明清时期砖石墙体已然成为建筑的重要结构,其不但保障了建筑安全,也很好地满足了建筑功能要求及设计理念,而且部分古建筑砖墙本身就包含图案、砖雕等元素,是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今古建筑保护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而砖石墙体作为古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不仅仅是保障古建筑本身完整,同时也是保护文物建筑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主要途径[2]。导致古建筑砖石墙体出现结构倾斜、倒塌、空鼓、裂缝、“两张皮”等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工艺上,受限于时代建筑工艺,古建筑砖石墙体自身稳固性尚可,但是却缺乏科学理论支持,在风化现象、物理结构、材料性质、地质环境、施工规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其使用寿命往往较短,到如今便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古建筑在时间推移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如地震、洪水、狂风、蓄意损坏等,必须加强保护。
3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施工策略
当前针对古建筑砖石墙体的保护施工主要是采取拆除重砌的方法,其优势在于施工技术先进且规范、安全性强、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还原度高,不过经拆除重砌的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和原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是现代工艺下的产物,不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历史厚重感。因此在对古建筑砖石墙体进行施工时应当优先考虑结构性保护施工,而非一味地拆除重砌,从而保护古建筑自身的历史原真性[3]。具体来看,针对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施工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3.1施工前的勘察与研究
在对古建筑砖石墙体进行保护施工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勘察与研究,明确施工目标与规范,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尽量以最合适的方式进行结构性保护施工,在保障墙体安全性、稳固性及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历史风貌及文化价值。
在对古建筑砖石墙体的结构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着重从时间层面将砖石结构危险状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瞬间形成的危险状态,即在短暂时间内受到巨大外力作用影响而形成的结构危险状态,比如地震、人为破坏等。这种瞬间形成的危险状态通常是受到瞬间能量释放的影响,一旦能量释放完后砖石墙体状态往往较为稳定,通常不会进一步加剧,故而可以针对这一类墙体进行不施加重大干预甚至不施加干预的处理办法,确保其结构稳定。第二类为砖石墙体结构本身受到安全隐患威胁,不过在时间积累的过程中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在应力或能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爆发,导致墙体结构在短时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随后稳定[4]。例如地下坑洞、不均匀地基等均属于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加固等方式加以预防,从而在保障砖石墙体结构稳固的基础上保护原有历史风貌。第三类是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砖石墙体结构损坏现象,如水浸基础,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墙体结构,而且造成的破坏难以预估。针对这类危害,主要应当采取截断侵害源头的方式以免墙体继续受到损害,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对建筑结构进行恢复性施工。如水浸导致地基不均匀且软弱,应当对水源进行控制和处理,同时采取加宽基础截面及注浆加固法等,促使地基恢复至原有强度,从而保护砖石墙体结构稳固。
3.2科学选择建筑材料
在对古建筑砖石墙体进行结构性保护施工时,必须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既要保障材料自身质量符合施工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建筑自身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价值。其中,砖、胶结材料、灰土基础及夯土是最基础和重要的古建筑砖石墙体材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首先是砖,由于古建筑砖料的种类、规格较为繁杂,这就需要根据砖石墙体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应砖料,主要考虑尺寸及抗压强度,尽可能保障修复施工后的砖墙结构稳定[5]。而为了保障修复后的砖墙保持历史风貌,可以在承重及抗压强度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回收散落的老砖。其次是胶结材料,由于胶结材料的使用不会影响外在观感,故而可以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格及历史风貌的情况下尝试应用新材料和新做法。最后是灰土基础和夯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选取和制作。
3.3优化结构
结构是砖石墙体的基础,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墙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古建筑砖石墙体结构性保护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荷载效应以及抗震设防等要求及规范继续进行施工,加强施工控制,全方位确保施工质量,确保结构稳定。
结语
综上可知,古建筑砖石墙体受时间推移、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工艺水平限制等因素,在当前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对古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历史文化价值造成了巨大影响和破坏。对此,有必要加强砖石墙体的结构性保护施工,在施工前做好勘察及研究工作,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同时科学选择建筑材料,优化结构,全面保障施工质量,为古建筑的保护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国洪.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9,45(02):201+203.
[2]池震猛.对于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6):162-163.
[3]戎彦宇.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264.
[4]宋娜,崔晨,刘建生,赵坤,段慧玲.古建筑金丝楠木旧蜡清除及涂蜡保护施工技术[J].林产工业,2016,43(08):40-44.
[5]刘鹰翔. 古建筑基本信息模型在保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