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8期   作者: 牛大平
[导读] 林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生态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林业育苗是一个重要环节。苗木的质量对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培育优良苗种,是林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林业育苗技术以及苗期管理现状以及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的具体措施两方面的内容,具体从研究力度、技术设备使用以及苗期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措施。

      
        泌阳县林业局  河南 驻马店  463700
       
        【摘要】林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生态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林业育苗是一个重要环节。苗木的质量对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培育优良苗种,是林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林业育苗技术以及苗期管理现状以及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的具体措施两方面的内容,具体从研究力度、技术设备使用以及苗期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实施措施。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苗期管理;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强调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应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并加强城市绿化发展步伐,达到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精神方面更高品质的需求。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质量,可以增加苗木种类和苗木供应量,不论是对植树造林还是城市绿化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林业工作的开展,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发展步伐。
        一、我国林业育苗技术以及苗期管理现状
        (一)林业育苗技术现状
        我国林业育苗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育苗理念比较落后。林业育苗技术因受到传统技术观念的影响,一直无法得到改进和突破。林业工作人员没有领先的管理理念,对运用新技术进行育苗的做法,没有积极性;工作方面出现问题不会进行有效反思和改进;找不到关键技术问题,也就无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更有效的育苗技术,使得育苗工作无法与先进技术有效结合,科技技术利用率很低。另外,林业技术人员也无法从过去传统理念中及时跳出来,思维被桎梏在过去的模式中,无法及时做到更新已有知识、学习新技术;对育苗工作进行现代化培育没有深刻认识,所有这些阻碍了我国整体林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其次,没有完善的育苗工作机制,现有机制达不到对林业育苗进行系统培育和操作。不管是方案育苗方案设计还是育苗具体工作的实施,都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林业的基础价值和功能无法及时发挥,无法确保技术在后期工作中的及时应用。监管工作也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在进行育苗工作时,幼苗生长习性以及周期的把握,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监督和记录,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往往出现疏忽监督和记录工作,无法实现育苗工作的系统监督和管理。最后,一部分林业部门负责人对于引进先进育苗设备以及育苗技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直接忽视,造成林业育苗技术得不到长足发展。相较于国外,我国林业育苗技术处于一种滞后状态;对先进设备以及技术的忽视,也会造成管理上的问题。
        (二)苗期管理问题
        在苗期管理方面,缺乏高效全面的管理方案是最主要也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有效的苗期管理方案必须包括:首先,综合分析苗木的生产元素,比如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光照以及所需扩物质元素等,针对各个方面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林场只针对少部分生产因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全面考虑其他生产因素,因此,在考虑管理措施的全面性方面,我国林业工作人员还有待提高;另外,在苗期管理中加强预防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我国林业人员对于林木栽植的成活率以及林木覆盖范围的关注度比较高,忽视了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也是林场中苗木受到病虫害影响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导致了苗木成活率降低,同时,也使得苗木数量无法满足造林栽植的需求,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另外,苗期管理缺少与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的结合,导致苗期管理缺乏实效性,既没有相应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又缺乏及时的人员监督,导致苗期管理中出现问题后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也就无法实现培育优良苗木的效果。
        二、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增加对育苗技术新科技新工艺的研究力度
        在研究新技术的基础上,需要对过去常用的容器育苗法做个深入了解。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容器育苗方法进行苗木培育,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培养苗木的平衡根系,根愈伤组织的形成使用过空气切根得到的,以此增加幼苗的防控病虫害侵害的能力。这种方式长期以来为林业发展提供基本的苗木供应,效果明显。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会出现根系环境不稳的情况,造成劣根系和不完整根系,不利于幼苗培育。

因此,在林业育苗方法上,还应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出适合不同地区土壤条件的苗木培育方法。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比较落后的培育容器已经被淘汰,被透水性以及透气性较强的先进培育容器所代替。这种容器采用合成材料制作,主要构成成分是可溶解的塑料,因此,容器容易分解和穿透,可以将缓释全肥压缩,在由容器底部置入内部,极大简化了育苗工作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政府以及林业部门加大对林业育苗技术的研究力度,促成林场与各林业大学的合作,强强联手,集体研究更具科技含量、为林业育苗工作提供更大帮助的育苗方法。
        (二)运用先进的育苗设备,同时完善苗木质量评价标准
        传统容器育苗存在弊端,已渐渐被淘汰,开始采用更为前沿的育苗设备和技术。如今,无纺布育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最先进的育苗生产技术。无纺布育苗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了轻基质和无纺布材料。用无纺布材料制作透底容器,利用机器完成焊接布缝、装填基质以及切断成型等工作,实现扦插、下种过程,完成培育。这种轻型基质,不但有利于上山造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苗木培育中培养粗壮根系,提升苗木成活率。以往林业工作人员依照幼苗大小、根的粗细程度以及根系状况来评价苗木质量,但是这种标准无法真正反映苗木的质量,有的苗木虽然符合这几方面标准,有可能已经出现了老化现象。因此,完善和建立相对统一的苗木质量评价标准,可以有效反映育苗理念,是提升育苗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苗木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以国家育苗理念为依据,并对无法从外形上判断苗木质量的评判标准进行改进。比如,已经准备要实施扦插的扦插苗,是否具备空气切根后得到的愈伤组织、根系是否平衡、苗木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幼化处理等。将这些改进后的评价标准与传统的比较实用的评价标准相互配合,实现对苗木质量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就比较容易了。
        (三)创新育苗管理机制,加强苗期管理
        运用先进的育苗技术,使得苗木的存活率有效提高,但是如果忽视苗期管理,苗木的正常生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育苗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提下,首先应该创新育苗管理机制,加强苗期管理。根据苗木生长因素,制定相关管理和监督制度,分阶段对苗木的生产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出芽情况、土壤湿度、根系状态等。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定,规范操作行为,细心耐心进行培育记录,使苗期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产生效应。同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育苗工作以及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做好种子储存以及种子处理工作,对土壤进行合理消毒,保证苗床质量等;为确保林苗水分充分,在苗期管理使应定期对苗床进行浇水;其次,在林苗出芽后,长到一定时期,应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苗木的抵抗病虫害侵害的能力。病虫害防治方法并不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的简单综合,需要根据病虫害程度以及苗木生长的整体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做了充分的利弊权衡之后,实现中防治方法相互配合,起到预防病虫害侵害的作用。比如,蛴螬幼虫的最佳防治期有两个,一个是四月低五月初,另一个是七月底八月初,这两个阶段蛴螬刚刚孵化,危害轻,容易杀死,化学防治方式是利用50%辛硫磷200倍液,在苗床上用比较粗的木棍扎洞灌根,应注意的是,在扎洞时需要在不同的播幅上分别扎两到三个,时扎洞呈现“品”字形。灌完后,用土覆盖好,确保苗根不漏风。人工防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在苗木出圃后的深秋季节进行人工挖掘捡拾;或者在第二个最佳防治期,等到雨后清晨六点至八点之间,对不耐水爬出苗床活动的蛴螬进行人工捡拾。最后,运用现代先进管理技术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增强苗期管理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要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水平,深入了解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管理。首先,增加对育苗技术新科技新工艺的研究力度;其次,运用先进的育苗设备,同时完善苗木质量评价标准;最后,创新育苗管理机制,加强苗期管理。林业育苗技术的提高以及苗期管理质量的提升,不仅有利于我国林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林业人员应积极研究新技术和培育方法,为进一步增强我国林业的生产效益,提升植树造林效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彩虹.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的几点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04):66+68.
        [2]王艳妮,李芳.关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工作的几点探讨[J].种子科技,2018,36(11):17-18.
        [3]张宇楠.关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的几点思考[J].种子科技,2018,36(01):23+25.
        [4]沈光,李秀红.关于提升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的几点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