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 表达 编织:基于统编教材的低段讲故事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郑燕婷
[导读] 在执教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统编教材多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了关于“讲故事”的练习。从一年级上册基本以读背为主,一年级下册到二年级,逐渐出现说话、讲故事、续编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呈现层级递进、螺旋上升的规律。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  浙江 杭州  310000
       
一、        缘起思考
二、        在执教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统编教材多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了关于“讲故事”的练习。从一年级上册基本以读背为主,一年级下册到二年级,逐渐出现说话、讲故事、续编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呈现层级递进、螺旋上升的规律。
        为什么低段统编教材如此重视培养孩子们讲故事的能力呢?笔者推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低段学生的大脑还处在“形象思维主导,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他们这个阶段是最喜欢听故事与讲故事的。
        (二)培养低段学生的核心素养
        沟通表达是孩子们需要习得的重要的语文素养,讲故事是孩子们获得这种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快乐的体验又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低段学生的价值体系
        统编教材中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不同类型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内容中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道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体系。
        二、实践策略
        (一)内化:多种形式的故事理解
        1.个性朗读,体悟文本。朗读是低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故事,了解故事。低段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反复朗读、不同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本。
        2.合作朗读,再现情境。合作朗读,比如同桌朗读、四人小组合作朗读等,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再现情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3.角色扮演,走进形象。二下《青蛙卖泥塘》一文中,通过青蛙卖泥塘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一个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动物,对青蛙的泥塘提出不同要求,孩子在演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产生“青蛙最后为什么不卖鱼塘”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演绎时,随机采访“小青蛙”的心情变化,而最后的道理孩子都能水到渠成地理解。
        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角色的演绎是内化故事的重要途径。
        (二)表达:不同载体的故事讲述
        1.直观式——触发记忆
        (1)图片呈现。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蝌蚪借尾巴》引导孩子们根据图片排序来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本文的复述应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借助句式呈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全面认识青蛙。教学时,可以围绕“青蛙是什么样的?”先发现青蛙的局部特征,再连起来说整体描述。然后借助句式和插图,复述生长过程。
        小朋友能借助图片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复述出来了,那么整个故事也能对着图片讲出来了。


        (2)内容顺序。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要求孩子们根据内容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师:大禹是如何治水的?结果怎样?你能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顺序来说一说吗?(讲故事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导学生说清楚每一个分句。)
        (3)词语提示。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玲玲的画》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圈出玲玲情感变化的这三个词语,然后找一找、说一说玲玲为什们会得意、伤心又满意了呢?运用文中的语言或学生自己的语言把这条情感变化的主线串联起来,故事就完整、生动了。最后,可以通过讲一讲、比一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故事内容说完整,通过语气的变化让故事更生动,以此训练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体会主人公玲玲的情感变化。
        2.发散式——思维导图
        二下第七单元《小毛虫》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这个故事运用了流程图,是思维导图的一种。讲故事时,可指导学生分为三部分来讲故事。第一部分是小毛虫时,感受它的可怜,抓住词组“在叶片上挪动”。第二部分是体会小毛虫独自编织茧屋时的坚定与执着,围绕“织蚕屋”展开。第三部分紧扣变成蝴蝶后“展翅飞起”,体会小毛虫梦想成真时生活的美好和心情的喜悦。由此,学生能进一步厘清思路,加深认识,便于进行个性化复述。
        此外,还有二下第七单元《蜘蛛开店》运用思维导图中的气泡图作为线索。
        教学时,先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梳理故事脉络,画出思维导图,为讲故事搭好支架。然后分解讲故事三个情节,最后复述全文。复述中鼓励学生边说边表演,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3.推进式——逻辑顺序
        二下第八单元《羿射九日》根据表格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中,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根据框架图的逻辑顺序进行故事的讲述。
        (三)编织:天马行空的故事续讲
        1.有支撑,参照创编
        二下第八单元《祖先的摇篮》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二小节或者第三小节说一说。
        给学生一个框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丰富想象,合作说一说,为接下来的仿写打下良好基础。
        2.研文本,自由想象
        二下第八单元《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在教学中,首先可以联系课文,研究课文,通过朗读“雨”做了什么,“人”做了什么,这些最简单的事情,说说其他事物可以做什么?比如:雨做了什么?人做了什么?鸟呢?花儿呢?你还想到了什么?用“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作为开头,展开自由想象,接着往下讲。
        总之,内化——表达——编织,三者之间互为联系,层层递进,统编教材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要求,螺旋上升,帮助低段学生讲好故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