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共情、思辨 提升阅读的源动力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9期   作者:叶金春
[导读] 快乐是所有事物开始的源动力,因为这事使人容易快乐,所以人们就会去做。阅读也是一样,它的源动力也是快乐。

         宁德福鼎市山前中心小学 福建 宁德 355200
       
        快乐是所有事物开始的源动力,因为这事使人容易快乐,所以人们就会去做。阅读也是一样,它的源动力也是快乐。孩提时代,简单浅显的阅读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发现看手机、电视、电脑等不用动脑与思考更容易给他们快乐;而书本的阅读却因为识字量与理解力的提高而日益费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比日益明显。孩子们就逐渐放弃了费劲的阅读,选择了更直观刺激的手机、电视的视觉学习。阅读的源动力就在这些电子产品的影响下日渐式微。这时就要人为的创设各种动力帮助孩子继续去阅读,创设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等阅读的源动力。
        一、激励,让阅读再继续
        (一)选择简单读物,延续阅读快乐
        聂震宁《阅读力》中也说到“一个人阅读最高境界就是读以致乐。 读书让你感到快乐,这才是最高境界。读得不快乐的时候也别着急,可以找一些容易读的书。”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在阅读时,可在阅读书籍上下功夫,可以选一些简单易懂的作品,让孩子继续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二)把握学习动机,设计星级阅读
        心理学理论中明确指出: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三大功能作用。其中第一是启动功能 即学习动机具有启发学习行为的激活作用,驱使学习主体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进行学习。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简单浅显的学习方式不仅孩子会失去阅读动力,也会因为知识的简化将限制他们的视野和睿智,此时有挑战性的学习会是成长的需求,这就需要创设适合成长的有挑战的阅读源动力。所以此刻的家长和老师可以选设计星级评判标准让孩子去考级,得多少颗星成为“学习动机”,它驱使学生为“得星”而进行学习,继续让孩子一次一次得星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源源持久的快乐。
        (三)实现价值肯定,实施阅读奖励
        如果能将学生的阅读引向一定的目标,直至目标的实现就给予奖励,那么阅读动力还有维持或催化学习活动的作用。这就达到强化学生热爱阅读的功效。心理学理论也曾提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得到肯定,效果良好还有助于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奖励也是得到他人肯定的好方式。创设奖励是阅读目标达成的好方法!在一定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按事先的标准评选出“阅读之星”等奖项,并给予公示或奖励,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能得到他人肯定,从而实现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四)着手家庭教育,设置阅读人设
        当孩子不爱阅读时,教师着手家庭教育,引导家长设置阅读人设,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作为爸妈时常反思己过,由于自己失职导致现状。然后给孩子设定成是一个从小就爱阅读的人设——他以前是爱读书的,尤其是三四岁时,每天捧着书本,还给爸妈讲睡前故事。只是后来忙,没注重对他进行阅读引导,导致现在阅读上暂时的滞后。其实他还是那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这个人设一定,加之三四岁时孩子记忆模糊,家长说是这样的,孩子就会安心朝这个方向努力。当然,孩子未必全部相信这话,并马上做出改变,但相信他们多少是相信自己认可的一些,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说几次,直到孩子会在心里默认这个“人设”。他一旦信任了这个人设,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了。
        二、共情,让阅读更走心
        以上四点都是从外围入手,激励孩子去完成阅读这个行为。那么,如何让阅读促进孩子内心的强大与成长呢?这就需要共情阅读,只有共情才最能帮助我们缓和阅读只停在读的层面这个僵局,打开并同时呵护孩子阅读的内心世界。什么是共情?共情也称为同理心、同感,指的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如理解他人的意图、能够感受他人的情绪等。阅读时学生面对书中人与物,教师可以先在阅读时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行为寻找书中人物与孩子现实中吻合处,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读后触动点;其次,在共情的阅读交流活动中注重倾听和表示尊重;最后就是让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去接触、了解、体验和书中和自己完全相反的那一群人生活,并提醒他们现实中多与自己反差很大的人在一起,能够与自己形成互补,从而很好的提高共情能力。
        三、思辨,让阅读成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论语》里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指在求知欲的思与疑的碰撞中最终转变为孩子的主动求知的欲望。求知欲是人们追求知识的动力。一个求知欲强烈的孩子,总是用好奇身边的许多事物,当身边的父母亲没法回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时,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因求知欲的弱化而懈怠。如何保护孩子旺盛的求知欲?那就是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思辨,让问题伴随着阅读进行。当孩子有问题继续解决,家长或老师就让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找书本研究。这种让孩子自觉地到书中去探求知识的方式,既不会让孩子因不解困惑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还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激励让动力再继续;共情,走心中又提升孩子阅读的情商;思辨既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又让孩子受益一生。三者既相辅相成,又提升阅读的源动力;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又全面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既是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的迫切需要,又是为了适应新知识时时刻刻再产生的当今时代的需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