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6卷3月第8期   作者:林加斌
[导读] 文章主要介绍了后浇带技术的功能特点与弊端,并总结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摘要:针对建筑主体及裙房的差异沉降及各类结构的材料变形问题,需预先留出一定缝隙,此后再浇灌混凝土进行填充及整平,这就是后浇带技术。后浇带与接缝的处理、结构的连接、建筑的强度等均有关联,文章主要介绍了后浇带技术的功能特点与弊端,并总结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引 言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点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钢结构很容易出现变形、裂缝等质量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甚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为了避免建筑结构出现变形或者裂缝等质量问题,有必要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的底板、梁以及墙等部位进行施工作业。这就是后浇带施工技术。
1.1 将沉降高度差消除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影响建筑整体结构与建筑质量,从而使得建筑出现结构裂缝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可以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将实际施工中建筑结构分为两部分进行施工,保证整体施工结构完毕后,对于沉降量较为严重的部位或者项目展开相应的混凝土浇筑处理工作,保证能够形成整体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要展开相应计算工作,对沉降高度差进行调整与完善。
1.2 减小温度收缩造成的影响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温度收缩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之后,并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与放置。但是在混凝土养护与放置期间,也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收缩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一定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减少由于外界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混凝土变形问题。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前预留出相应的后浇带,混凝土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的伸缩,进而加强收缩应力的控制。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可以抵抗一部分温度应力,提升建筑结构应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能力。
2  目前后浇带施工普遍作法及弊端
        设计图纸中对后浇带的位置、钢筋布置、止水钢板都有详细的标注,但是对于细部施工工艺没有详细的要求,由此带来的施工质量千差万别随意性较大,施工质量完全取决于施工单位的责任心和项目部的质量要求。
2.1 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
        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小于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而后浇带仅用隔断钢丝网将此处的混凝土断开,在实际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振捣的作用水泥砂浆在此处流失而集中了大量的粗骨料,拆模后蜂窝麻面严重,对于此处的抗渗、受力以及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如在后浇带封闭前将此处全部剔除,则需要将后浇带底模板及支撑体系全部拆除,不仅结构受力不允许,而且施工作业较为困难、施工成本较大、施工时间延长。
2.2 止水钢板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在底面钢筋及顶部钢筋将安装完毕时进行,对止水钢板进行处理,一般是通过电焊焊接的方式,把上下层钢筋焊接上,在止水钢板上下连接桩用钢丝网隔断。这种方法不利于施工,施工过程中,其空间过小,隔断设置是否满足标准需要,还不可知,整体质量得不到控制,同时,后期的检查验收难度加大,不能确保施工质量。止水钢板焊接在受力钢筋上,容易对钢筋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破坏,无法保证整体安全,实施浇筑施工,剔凿时间长并影响结构。


2.3 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
        由于前期工期安排紧工序较为繁多,凿毛剔打的工序是在封闭前才开始施工。如建筑工期较长则后浇带的封闭时间靠后。前后时间间隔较长加上施工中难免会有水接触,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作隔断处理的钢丝网会严重锈蚀。最后在封闭沉降后浇带时钢丝网多数已严重锈蚀则需要全部用人工或者风镐剔除。此种做法在工作面较为狭窄的同时需要借助动力机械经常会破坏止水钢板以及从止水钢板下穿过的管线,在板梁结合处无法同时保证结构和抗渗的要求,传统施工方法在此处既不经济又费时还难以保证质量。其施工的滞后严重影响了顶板整体的防水或回填土施工,也影响了场地的布置利用,并且可能导致防水效果不佳。
3  后浇带现场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 留设后浇带时未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模板用与保护层厚度相等的混凝土条安置在后浇带混凝土断开位置,其标号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保证整体强度不受影响,通过断开设置,为后期施工做好充分准备,绑扎板底部钢筋要考虑到后期的抗渗情况,从结构上做好整体控制,满足防渗漏要求,提升施工品质,有效的处理节省了多道工序,减少了资金投入,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也保证了工期。
3.2 止水钢板的设置以及在止水钢板处上下混凝土的断开优化
        底板钢筋安装结束以后,则要对上部进行处理,止水钢板工序施工非常复杂,需要事先预制高度足够的混凝土支座,混凝土的标号要保证一致,便于结合面强度,下端为混凝土垫块上端预埋短钢筋为固定止水钢板焊点。支座安放的间距视情况作业而定,能够使固定止水钢板固定就符合标准,固定支座后可以沿止水钢板方向绑扎钢丝网,便于混凝土断开。
3.3 接触面凿毛处理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待混凝土施工作业完成后在初凝阶段,可以通过有效的施工作业措施加以处理干净,此时则可以采取钢刷针对表明进行处理,这样能够使得混凝土表明出现凿毛的现象,然后用清水擦洗管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想在混凝土表明形成一层凿毛,这样在进行现场施工作业混凝土配比时就可以清晰找到相应地位置,很容易在出现沉降后对其进行后浇筑的处理。在其保护层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保护膜。在浇筑完成后可以通过木板的方式来完成对后浇带位置的密封处理,防止灰尘进入,最终影响质量。
        传统做法中凿毛是将所有旧混凝土表面全部剔除,混凝土没有松动的或没有严重污染的只需要凿毛即可满足受力要求,因为后浇带的封闭一般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此时对于混凝土虽然已终凝,如果不是松动或者污染不会影响接触面的受力。优化做法中不仅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省去了后期清理凿毛的施工,明显节约工期与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保证各项施工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在其中。在实际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势。同时,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中,要加强监督与管理。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也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续景瑞.??建材与装饰.?2019(24)
[2]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 李宏伟.??安徽建筑.?2018(04)
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 刘晓霞.??建材与装饰.?2018(49)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 任承宏.??山西建筑.?2017(05)
[4]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 陈会栋.??四川水泥.?2016(05)
[5]建筑结构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J]. 张继波.??信息化建设.?2016(05)
[6]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 李毅.??门窗.?2019(07)
[7]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何兵.??有色金属文摘.?201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