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麦淑媚
[导读]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都未定性,学生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该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促使学生今后能够成长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德育教育元素,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渗透。

      
        云浮市云城区云城循常小学  广东 云浮  527300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都未定性,学生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该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促使学生今后能够成长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德育教育元素,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渗透。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渗透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行为等都易受到外界、他人的影响,如果在此期间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干预,一些学生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及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错误的道德观,从而影响学校“教书育人”的效果。而要想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阶段便应当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职能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另外,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在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也蕴含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
        一、小学德育教育如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传承下来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应当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加以有效利用,二者相互融合,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例如孔子德育教育的精髓,“忠、义、仁、孝、廉、耻”,指出了做人的基本原则,放在现代仍然适用。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正确的对国家、对父母、对他人、对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备爱国情怀、感恩思想、集体主义观念等等,防止他们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享乐主义观念、不劳而获的思想、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很多名言佳句,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有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等,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可以利用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历史小故事,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小学德育教育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明确教育目标
        使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之前,教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更加轻松,并能够从中受到德育因素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例如,《朱子家训》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又如《亡羊补牢》、《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寓言小故事,都能够从中教给学生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用于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而不是采取单一的语言讲解的形式。如果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的时候,只是单调的讲寓意,不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可以加强对教学形式的探索钻研,使德育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例如我国目前广大中小学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特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历史短片,向学生讲述《鸡毛信》、《二小放牛郎》等英雄事迹,让学生能够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绪,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在相关课程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每一课程中都具有相应的德育功能,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融入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语文课上,给学生进行诗词赏析,进行历史事件、背景的介绍;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经典名曲;数学课可以讲一些我国数学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如祖冲之与圆周率等。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增加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顽强拼搏的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等。
        (四)校园中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古诗词朗诵、孔子文化节等文化活动,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活动中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
        总之,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其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逐渐成长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29-30.
        [2]朱蕙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75.
        [3]蒲国平.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