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莫华颖
[导读] 小学语文采用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目前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还存在目标失准,聚焦不力,主体缺位,过程失真的问题。多文本阅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学是自动实现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文本阅读的优势,应营造自由阅读的氛围,打造开放的阅读课堂,提升思考的阅读品质。

    
        扶沟县新村小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小学语文采用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目前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还存在目标失准,聚焦不力,主体缺位,过程失真的问题。多文本阅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学是自动实现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文本阅读的优势,应营造自由阅读的氛围,打造开放的阅读课堂,提升思考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而小学阶段则应不少于 100万字。新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儿童语言学习达到一定记忆储存量和阅读量,为编制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数据参照,也为语文教学的量化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完成阅读量的要求,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都是有益的。而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升学的压力,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难以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给学生多是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很少提供具体的方法和反馈评价等;此外,课内外阅读缺少有效衔接,使得课外阅读仅仅是阅读,并不能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等。因此,要在有限课时内,既完成识字任务、基本阅读能力掌握等要求,又达到阅读量的要求,就需要阅读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多文本阅读以自身的优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文本阅读的出现,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多文本阅读的语文教学意义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师生紧扣一个或几个议题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和共同建构,达成共识的过程。小学语文采用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阅读量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教材中的课文精读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共有十二册,每册大约三十篇左右课文,每篇课文以五百字计算,总阅读量大约是十五万字。可见,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当中能够阅读大约五篇左右的文章甚至更多,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覆盖面。
        (二)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常按照教学计划,教师一般要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解一篇大约五百字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需要一个课时。这种缓慢的阅读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问题。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阅读大约五篇文章甚至更多,能有效地提升了阅读的速度。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


        (三)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陈述、多倾听十分有利,一堂课中可让学生阅读大约五篇文章甚至更多,且内容多样,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产生对阅读的积极性。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集中在一个课堂的一篇文章上,解决一篇课文的重难点。读书贵在精,有情感的阅读,是一种精读教学方法和多种方式阅读教学的组合。多文本阅读相对于精读,更容易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在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性。
        二、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问题
        (一)目标失“准”,聚焦不力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是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定位脱离多文本阅读课型特征。二是目标取向偏离“教语文”的正确航道。三是目标聚焦远离“学段特点和学生需求”。目标聚焦不恰切的问题主要有:目标繁多,缺少重点;避重就轻,偏离主线;浅尝辄止,降低要求;好高骛远,超越认知水平。
        (二)主体缺“位”,过程失“真”
        表现为: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强势介入,从“后台”直接走向“前台”,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认知覆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课堂的真正主体——学生,成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
         三、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多文本阅读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学是自动实现的。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文本阅读的优势,应采用以下策略。
        (一)营造自由阅读的氛围
        实施多文本阅读重要目的是要“还读于生”。多文本阅读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任选入口,既通过材料的广度降低了难度,又通过议题在每个材料中的反复挖掘了讨论的深度,扩大学生自由讨论的范围。可以说,多文本阅读是目前最能够切实解决学生阅读自由问题,又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模式。
        (二)打造开放的阅读课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这揭示了阅读活动的一个基本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不同的主体对同一材料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分析。 多文本阅读尊重了这一阅读规律,打破了教学对阅读的限制,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展开联想,做出判断,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或者辩论。
        (三)提升思考的阅读品质
        多文本阅读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但绝不是止于“读”的教学。多文本阅读是以完整的材料为单位的阅读,对一则材料的整体感知不再是等待验证的假设,而是后续思考的素材。因此,整体感理论研究知将不必再单独出现成为一个教学环节,而将无声无息地融入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之间。学生通过高屋建瓴地对一组材料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材料间的关联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