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的预习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郑前攀
[导读]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有效的预习。


        正安县芙蓉江镇俭坪小学  贵州 遵义  563400
       
        【摘要】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有效的预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有效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要想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当充分重视课前预习的作用。预习课文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也是当今我们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谓预习就是学生自己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对课文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理解与分析。它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预先课文是学好语文的一个主要方面。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预习中缺乏主动性,并且不知道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究竟怎样预习课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预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在小学语文中,每篇课文的内容是不同的, 而预习中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首先要阅读预习中的内容。这样不但从预习中逐步了解到该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而且从中知道提出了哪些要求,要解决哪些问题,便于做到胸中有数。
        其次,根据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如有一时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待上课请老师解决。例如:《少年闰土》一课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其实这三个要求,也是要求我们学习课文必须弄懂的。那么,“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这一问题通过阅读基本上可以解决,但有的不一定可以弄清楚。这就要反复多读几遍课文,力求理解。确实不理解的做上记号,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切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教师一定要对预习要求进行明确,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预习,而不是简单应付的读一遍课文即可。
        二、自主发现问题,善于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从何来,从反复朗读中来。预习时,同学们要反复朗读课文,就会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而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了疑问便会想要快点获得答案,因此便会更加认真的去进行课文的预习。

如《落花生》一课,初读后学生会想这篇课文在讲什么内容,再读后会思考课文的重点部分是什么?第三次读后又会想父亲印在“我”心上的是什么话,为什会“深深地”印在我心上?等等,像这样发现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激趣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深入课文的过程,同样也是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曾谆谆告诫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题,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问,并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读文章提不出问题,只能说明学习的肤浅。必须深入学习,节节有疑,通过解疑再达到无疑。这样才能真正把文章读懂。
        三、边读边划边思,合作互助查阅
        读:读是预习的第一关,预习一课,做到连读三遍,达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尽可能做到不错读、漏读,基本上有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再划出预习中提出问题的有关词句,做上记号;还可以把上课时要着重解决的疑难句或中心句标上着重号。
        思: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多思,理出课文线索,独立思考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并要求说出简单的理由。疑难问题留着等到上课听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讨论,逐步解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预习中难免会碰到些难以下结论的问题。这时,如果有几个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每人讲讲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那问题将会变得容易得多了。即使相互的意见难以统一,也可以各自存疑,在好奇心驱使下就会特别认真去学。此时,得寻找资料或借助工具书,查文中的生字、新词,查课文的背景资料,还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一些辅助资料来丰富理解,解除疑问。这既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又能通过查阅学到新的知识,拓展视野,以便正确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该篇课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们看书籍,运用资料的良好习惯。
        总之,要想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效果,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本文中总结的这几点预习课文的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本来教无定法,但不能无法。这还需要教师能够多进行钻研,探索更多有效的预习方法。只要不断创新,从中探索规律,预习课文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炜.谈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28):51.
        [2]熊令妹.试析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效果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