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尹长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发现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日益增加。因此,研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很有必要。

            扶沟县农牧场何老小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发现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日益增加。因此,研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被赋予的更多的话语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原有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师生关系被打破,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但同时,这些变化对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考验着老师的管理智慧。
        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
        作为课堂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教育界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与探索尚处于初步阶段。与“课堂问题行为”一词意义相近的词有“课堂违规行为”、“课堂违纪行为”、“课堂不良行为”、“课堂偏差行为”、“课堂破坏行为”等,我国教育理论界常使用“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违规行为”。学者对课堂问题行为做出了许多界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张彩云等人从学生的行为及其后果来界定课堂问题行为,她认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生,违反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影响教学秩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课堂行为。二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界定课堂问题行为,如陈时见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中发生,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三是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方面来界定课堂问题行为,如徐桂平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受一定刺激所引起的、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的课堂行为。我们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违反课堂行为规则或教学要求,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师教学、学生自身及他人学习,并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的课堂行为。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判定
        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标准,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感受也不一样。本文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判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
        小学生心理处于尚未发展成熟的阶段,很难要求学生一节课40分钟都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认真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教育活动不一致的行为,我们认为,不是学生所有的非参与教学的活动都是问题行为,那些由特殊存在于个别人身上的、不是普遍存在于班级同学身上的行为并非问题行为。

 
        (二)问题行为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判定学生的行为是否是问题行为,要看这个行为是否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和教学氛围,是否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它的产生会直接中断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师的教学激情。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依据上述标准判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表现为行为型、人格型、情绪型三种类型。
        人格型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退缩,这种行为大多数具有神经质的特征。例如,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神不安、忧心忡忡、在学习上缺乏信心,课堂上害怕教师提问等。
        行为型课堂问题行为多具有反抗性和攻击性的特征,常常表现为语言和动作上的冲突,例如课堂上突然怪叫、和同学打闹、起哄、和同学讲话、交头接耳、破坏课堂气氛等。
        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过度地紧张焦虑、情绪多变所造成的障碍在行为上的一些表现,例如在课堂上冷淡漠视教师的提醒、过分依赖别人、心事重重、忽视教师的讲解等。
        对教师访谈发现,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心不在焉、做小动作、摆弄物品、焦虑、沉默寡言、看课外书、厌恶学习、交头接耳、敏感多疑、与同学或教师发生口角、发出笑声、擅自离开座位、做其他科作业、恶作剧、注意力不集中、随意和同学讲话等。其中包含了行为型课堂问题行为,人格型课堂问题行为以及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可以看出,小学生课堂行为的表现不是单一的类型,而是多种多样的。
        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建议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成因复杂。因此,应进行用综合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树立先进的课堂管理理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这是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提。其次,结合小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再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课堂自我管理能力指的是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整的能力。小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做到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也会减少很多,从而达到课堂要求。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堂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
        有变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会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觉得枯燥,就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课,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