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民融合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孟琳
[导读]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是现代战争取胜的关键,而装备保障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结合习总书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简述了本人对军民融合战略的理解和在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上产生的一些思考。

         32142部队 河北 保定 071051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是现代战争取胜的关键,而装备保障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结合习总书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简述了本人对军民融合战略的理解和在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上产生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装备保障;人才培养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进程的日益加快,军事行动样式频繁转换,装备保障需求动态多变,传统的装备力量保障生成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动态的装备保障需求。随着对装备保障力量需求的增强,造就一支能组织会谋划的机关干部、能排障会攻关的技术干部和能熟练装备操作的士官队伍,迫在眉睫。在党的十八大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在军民融合旗帜的引领下,如何实现装备保障人才素质的提升值得思考。
        一、军民融合的认识理解与现实意义
        (一)军民融合的理解认识
        军民融合的本质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军民融合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设备设施的重复利用和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因资源稀缺而发展受限的问题。军民融合的途径是国防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携手共进。军民融合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国防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兴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军利民、民拥军,军民共建创新篇。军民融合最终实现的是军民共赢。实行军民融合着眼富国强军战略目标,提高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军地互利共赢,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
        (二)军民融合的现实意义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装备研制、生产和保障活动中,与军工企业形成有效竞争,提高装备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建设军民通用的保障设施设备,统一规划、设计和建造,使军地双方装备保障设施设备能够互通互用,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伴随军民融合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化保障日益完善,把军人从生产、生活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帮助实现军队的瘦身,而更重要的是使军人能够更好的聚集打仗。
        二、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现状
        装备是现代战争取胜的关键,而装备保障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军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以军队院校教育为主,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装备保障越来越不相适应。



        一是我军培养装备保障人才相对于装备研制落后。装备生产在先,人才培养在后,这种培养模式较为被动,无法推动装备的更新换代,装备保障人员很难对实际作战需求,和装备所能够达到的效果实现全面的认知。
        二是军队院校培训使用的装备比较落后,有的甚至是部队淘汰的,培训和研究价值比较低,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培训科目设置的过大,内容较多,短期培训无法吸收大量的知识,导致受训官兵积极性不高。
        三是培训缺乏自主性。目前人才培训工作是以单位需求和军事院校的实际情况为牵引的。单位主官常常决定了本单位所属人员的培养方向。但是军队人才由于服役年限和编制的影响,个人发展本身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只是考虑单位需求而不结合个人愿望的话,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军队内部缺乏竞争与活力。
        四是人才选用和考评机制不健全。我军对于各个岗位的入门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军人岗位更多的是服从安排,有的人可能在这个岗位上还没入门就退伍了,有的在这个岗位上有很大的潜力却不得发挥。虽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如果人的才能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军民融合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培养人才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军民融合的大形势下,我们探索地方教育培训模式,也要结合部队的特殊性质。军民融合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就是军地双方共同培育战场需要的人才的模式。
        一是军民融合条件下人才培养,要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方式由单一的依托军队院校向多元化方式发展。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集中培训可依托军队院校、装备研制和生产厂家或者地方教育体系进行,资源实现了有效利用,军地实现了交流互动。个人自学可通过网课进行,如地网上的“慕课”,军网上的“梦课”等。
        二是军民融合条件下人才培养,要以人才为对象进行培养。军事院校、装备研制和生产厂家会同地方教育体系根据自身的装备和师资力量联合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的科目要全面也要细化,要有操作也要有理论。每个人依据个人情况、部队需要以及教育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出申请,逐级审批。
        三是军民融合条件下人才培养,要健全人才评定机制。完成必要的培训,通过岗前考核,满足岗位任职需要的所有知识储备后方可获得岗位准入资格。同时联合地方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或交流类的活动。通过考核和竞赛情况,可以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技能和才能,同时也可以从地方人才中筛选出军队需要的人才。
        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安全需要军事素质过硬的军事人才,也需要技术过硬的装备保障人才。随着军民融合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装备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防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携手共进,军民实现共赢,国家安全更有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