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变化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金卫婷
[导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都展现出新的变化。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都展现出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传播更贴近更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原意,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十月革命冲破了长期困扰先进分子的文化瓶颈,他们用巨大的热情拥抱马克思主义,其次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共产国际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大力助推,造就了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表现出了一些的新变化。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变化
        (一)传播主体的变化
        20世纪初,一些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中国人在不同程度上传播过马克思主义,如家梁启超、刘师培、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他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的是批判有的是部分地吸取,而不是作为自己信仰和行动指南。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成立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周恩来等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恽代英等在武汉成立了利群书社、共存社,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开辟了持续半年之久的马克思研究专号,还有《每周评论》《民国日报》以及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周恩来参与创办的《觉悟》等一批报刊纷纷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在那时的400多种新刊物中共刊发了200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连续19天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及其三个组成部分做了简要阐述,李达在翻译多本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同时,还撰写了多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李汉俊发表了60多篇译文和文章,[1]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传播内容的变化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比较注重系统传播原真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他宣传原真性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文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此外,那时还翻译出版了许多阐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著作,如《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阶级斗争》、《马克思经济学说》,《马克思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等。


[2]
        (三)传播渠道的变化
        五四运动前,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渠道。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渠道拓宽了,主要渠道有三:一是东渡日本将了解到的日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著作译成中文进行介绍。二是西去欧洲勤工俭学,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刻苦攻读和研究,其中许多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并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原真著作和欧洲工人运动的情况源源不断传回国内。三是苏俄渠道,他们直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亲身感受到了十月革命的成果,迅速的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忠实信徒。苏俄渠道是五四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渠道。
        二、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一)破解了长期困扰中国先进分子的文化瓶颈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就已经传到中国,但是直到五四运动后才得到广泛传播,原因固然很多。列宁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破解了长期困扰中国先进分子的文化瓶颈,成为先进分子追求社会主义的巨大的内驱力。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水平很高的条件下实现的,中国思想界曾有“此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的结论。五四之前马克思主义只是作为学理被零碎的、片面的介绍,“没有人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和“一国胜利论”并在俄国成功实践,用社会主义方式解决中国问题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共识。
        (二)中国的现实需要
        五四运动前中国尝试过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的实践,但都失败了,新文化运动初期仍然是向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方向发展,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巴黎和会的肮脏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民主主义的向往,信仰出现了真空状态。正如李大钊说的,东洋文明衰退于静止之中,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这时俄国十月革命正好给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精神信仰和新的政治模式。
        (三)共产国际的推动
        1919年9月,共产国际第一次派维金斯基组成代表团来到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带来了很多书籍。维金斯基亲自给群众演讲,解除对共产主义的误会,散发了很多传单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书籍。共产国际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活动经费和帮助出版宣传十月革命的刊物。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还有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大学生班,培养精通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中国思列宁主义者。
        就这样,在各种内外合力之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磅礴大潮,也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谭纪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常识问答[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11.
        [2]《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课题研究】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近代西方先进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项目编号09C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