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姜婉慧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创设情境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有尝试的勇气,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但要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完善主体创设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榆树市育民乡中心小学  吉林 长春  130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创设情境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与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有尝试的勇气,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但要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完善主体创设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创设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与创造的前提,也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在整体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问题的存在,问题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新的问题。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能够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探究,刺激学生强烈的认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大胆地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与创新意识,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阐述如下几点:
        一、有效结合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含有较大的信息量,紧密结合当前所学的数学知识,避免出现与数学知识无关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够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的教学活动要保证有序进行,保证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让学生对所熟悉的图形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有效地理解图形。之后教师将课前准备的硬纸条和图钉拿出来组成图形,让学生亲眼看到三角形的组成,从而看到两条线段中间的夹角,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保证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选择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保证问题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联想,并能够独立思考。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可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三个同学的车轮分别是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问谁的自行车跑得最快最稳。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都沸腾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大家都说是圆形车轮的自行车最快最稳。接着继续问:那为什么车轮的轴要设置在圆心处,假如车轴不在圆心处自行车还能自如地向前行吗?通过具有情境的表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圆心到圆周的距离都相等,而且半径的长度相同,这样在自行车行驶中才会非常稳定。然后老师让学生了解圆的半径,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圆的半径。


这样学生会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进行联想,在对数学知识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抓住探究环节,激励学生自主创设
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新课之前应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在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提出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就难免会出现冲突,这样就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拿到课堂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将物品进行分配,当教师说出一些平均分的时候学生能够快速地摆出,而当教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平均分的情况,也就是在等分的基础上还会有多余的物品剩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自尝试拼摆,很容易就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明白了余数不能比除数大的概念。
    四、掌握好创设问题情境的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就是要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组,丰富并改造教学内容,这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教师在掌握好度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详细地分析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让学生知道在整数的除法中商不变的这一原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归纳与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也需要根据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在问题情境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散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度,并不是越多问题越好,创设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以利于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纯兵,相龙海.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J].中华少年,2019(11):17-17.
        [2]王爱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亚太教育,2019(5):57-57.
        [3]张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9(9):1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