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若有心 学者必得益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戴智智
[导读] 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革
       
        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过于依赖学习辅导资料,目标不明,不加选择编入课堂练习中,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弹性作业”适应差异
        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的分布通常为: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各约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受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保底不封顶”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次的作业: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让他们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如:在教学“相遇解决问题”之后,设计如下的作业:
        1.小丁丁和小胖从学校出发朝相反方向笔直向自己的家走去,小丁丁每分钟行70米,小胖每分钟行60米,12分钟后他们到达各自的家里,两家相距多少米?
        2.哥哥和妹妹同时从家到相距540米远的学校上学,哥哥每分钟走60米,妹妹每分钟走48米,哥哥到达学校后发现忘了拿铅笔,立即返回家去取,在途中遇到妹妹。哥哥从出发到与妹妹相遇共用了多少分钟?
        3.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27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50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分钟行25米,乙队每分钟行20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了多少米?
        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以选择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有的学生会知难而退,但大部分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好胜心,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尝试去跳一跳,摘到成果。对作业弹性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成功的体验。
        二、“情境作业”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成功的教师,所以我们平时作业设计时,要“寓做于兴趣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作业。可以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被吸引,激发起学习的求知欲。
        例如,学完“植树问题”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喜羊羊和好伙伴们在草地上做游戏,遭遇到灰太狼,灰太狼出了这样的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解决,不然羊羊们就会陷入困境。“我的狼堡从大门口到狼堡大殿道路两旁共植树214棵,每两棵都间隔10米,那么从大门口到大殿的距离是多少米?”沸羊羊的算式是:214÷2×10=1070(米);懒羊羊的算式是:214÷2×(10+1)=1177(米);喜羊羊的算式是:(214÷2-1)×10=1060(米);美羊羊的算式是:(214÷2+1)×10=1080(米)。到底谁的算式对?为什么?请你赶快帮忙喜羊羊它们解决困难吧。
        还有教“年月日”这一节课之前,布置一题去预习课本内容:小胖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而小巧今年也是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
        上述作业的设计,把知识寓于情境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大增,能主动、积极、认真地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三、“留痕作业”养成习惯
        作业不仅是教学的延伸,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我们对学生在计算、概念、应用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此称为“留痕作业”,就是让学生在审题时圈关键词,把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写下来,把验算的过程写下来等,即留下思考和验算的痕迹,养成良好的阅读、分析、解题的习惯。
        例如,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单元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是“和倍”、“差倍”、“盈亏”、“行程”等较难的列解方程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特别是遇到较复杂的“追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一筹莫展,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平时审题不仔细,没有通过画线段图等方式阅读、分析题目,以至于师生之间造成一个“教不下去”,一个“学不进去”的现象。因此,在遇到此类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设计以养成习惯为目的的“留痕作业”,让学生及时把对这个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在纸上写下来,让教师清楚地理解学生的困惑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小丁丁和小巧同时从学校回家,小丁丁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小巧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小丁丁出发2分钟后发现有东西忘在学校,返回学校后停留1分钟后回家,结果小丁丁和小巧同时到达小区门口。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米?像这样的一个题目,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留下解题的痕迹,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式。线段图如图。
       
        解:设小巧用了x分钟从学校到家。
        100(x-2-2-1)=80x
        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找到了等量关系,然后顺利地列方程解答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分析、审题的学习习惯。
        学生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设计留痕作业、情境作业、弹性作业、开放作业和打印作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完成,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精心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发展[J].李钜垣.课程教育研究.2018(07).
        [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探讨[J].吴杰德.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