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扑克建构与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0期   作者: 刘子君
[导读] 亲社会性是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日常的观察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孩子还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淡薄,帮助意识迟缓等,不合群、特立独行现象越来越多,这样不利于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限制了个体的交往范围,不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合作、分享、帮助、安慰等亲社会性的情感和能力欠缺。

    
        中山市沙溪镇中心幼儿园  广东 中山  528400
        亲社会性是幼儿社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日常的观察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孩子还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淡薄,帮助意识迟缓等,不合群、特立独行现象越来越多,这样不利于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限制了个体的交往范围,不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合作、分享、帮助、安慰等亲社会性的情感和能力欠缺。故我们通过尝试玩扑克建构游戏来提升幼儿的亲社会性发展。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矫正其以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和个性特点都有重要意义。
        一、挖掘扑克游戏对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独特价值,引领幼儿学习
        (一)材料的价值,有助于分享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因地制宜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在建构游戏中,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积极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将生活中的材料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去。 扑克牌真正用到建构游戏中是少之又少,因为扑克牌光而滑又是个平面物。小巧灵活的扑克牌,可以在桌面、地面进行搭建操作,易于收放和整理。一小筐扑克牌能让七、八个幼儿同时参与。用扑克牌搭出的建筑作品观赏性强,有常规建筑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因此,我们从考虑材料着手:首先就从怎样将纸牌竖立起来而不倒呢?有哪些不同的竖立方法呢?于是把这些问题球抛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开始边思考边尝试:孩子对扑克牌充满了建构的好奇,幼儿获得了对纸质材料的初步感知和认识,材料的挑战给予孩子一个分享、合作的平台,开启了孩子接触亲社会性行为之门。
        (二)无声的氛围,营造助人行为
        扑克由于材料轻、小、易倒,一次次的倒垮、失败,无形中让孩子懂得要建构成功需营造一个无声的氛围。游戏不允许发脾气,大声喧哗,动作过猛等行为,给孩子一些无声的限制,这些经历让孩子积累下宝贵的触觉经验,帮助自身在下一次搭建活动中更加熟练和自信,让幼儿学会了尊重同伴的劳动成果,对同伴有了关爱之心,更好地促进孩子助人的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二、以游戏材料做为亲社会性行为的媒介,暗示幼儿学习
        (一)建构中锻炼,形成团队合作氛围
        扑克建构是围绕着一定的主题进行搭建的,形成了团体性质的建构游戏。幼儿可以按意愿选择合作伙伴:有的两两合作,有的多人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也让一部分孩子的领袖才能会得到发挥,鼓励幼儿积极地为同伴出谋划策,增强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学到了同伴的长处,乐意去配合同伴,共同获得搭建的成功感。每次活动结束时,鼓励引导幼儿之间还有相互参观交流,向其他组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名称、设计构想和操作方法,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提高,形成良好道德团队合作氛围,建立幼儿良好人际关系平台。
        (二)增强规则意识,转变“自我为中心”
        在扑克建构中,不仅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习得知识,养成品德。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正在发生了改变。在建构中孩子更需要守住大家共同必须遵守的规则:放牌要轻轻放,轻轻拿,说话要小声,要想好了再放,放下去尽量要少碰,歪了只能轻轻扶,大面积的要用平整的板来纠正。根基要稳、实,每层的建构是立体牌与平面牌的结合。这些规则早在孩子在建构中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无形的默契与合作,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扶持,为了完成集体的作品,共同遵守规则,不用多言语,不用多的提醒,遵守游戏规则也有助于幼儿学习控制自己的冲动性行为。
        (三)学习解决问题,萌发同情、安慰行为
        搭建中,幼儿明显感到用纸牌搭建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要比其他建筑材料更为小心、仔细。有时会出现立不稳、站不牢、搭一次、垮一次的情形。大家发现:把所有的纸牌都折叠起来是不行的,需要一些平整的纸牌作为每一层的过渡和衔接;在探索和比较后,孩子们大多采用了立体牌和平面牌交替使用的方法,逐层向上垒高,搭出的建筑物就不易倒。在遇到问题时,孩子团结一致,想出办法。出现的问题与冲突提供给孩子亲社会性行为学习的好时机,让孩子在建构中萌发同情、安慰的亲社会性行为。
        三、运用正面反馈关注游戏中的亲社会性行为,推进幼儿学习
        我们发现,幼儿在以上游戏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分享、谦让、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但是这些行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引导与鼓励。首先,老师的引导时机和引导方式关系着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儿游戏时,教师结合游戏情境,适时介入,顺势引导,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冲突与纠纷时,老师介入并提出合理建议,得以顺利解决游戏冲突,最大限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其次,教师要非常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分享互助、合作游戏等行为,采用不同的方式 予以肯定、鼓励。最后,家园的互动更是为孩子的亲社会性行为增加活力。我们引导家长共同与孩子用扑克搭建孩子心中的建筑梦,发挥孩子与家长的创新能力,从而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推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扑克牌搭建游戏”深受孩子的喜爱,它带给孩子们无数的遐想,无尽的创意,无穷的乐趣。孩子不仅学会了特殊的“建筑本领”,在人格魅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