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司雁禛
[导读]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巨细,一抓到底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老师身心疲惫,造成学生无个性、无创新,压抑了发展。

        扶沟县城郊乡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巨细,一抓到底的传统管理模式,造成老师身心疲惫,造成学生无个性、无创新,压抑了发展。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能将班级管理化整为零,将班级事务分解到各个小组,通过小组的有效自治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一般有明确制度、实施分组、组长培养、开展评价等四个基本实施环节。
        【关键词】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实施路径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是教育目的能否实现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只有把一个班的学生很好地组织起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目标。可是我们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我们所处的农村初中。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习惯性地全权指挥,致使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很少;教师“家长式”班级管理的观念根深蒂固,极力维护“师道尊严”,容易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还有的班级管理是“保姆式”的,有的班级管理是“警察式”的,都只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管理意识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班委会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当,班级管理缺乏民主化、细致化,活动开展得不够等等,这些与倡导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是相悖的。为了改变班级管理现状,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目标,加强班级管理的实践改革与理论研究就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农村初中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何为小组化班级管理
        小组化班级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班级目标,班级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建立合作小组的形式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作为组织形式中的一种,小组化班级管理注重生生的交往以及师生的互动,突出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合作作为个体发挥班级管理作用的重要媒介之一,势必会成为“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这完全离不开个体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是小组化班级管理的一大特点;同时小组化班级管理是基于“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也会促进“小组合作”向更高的平台、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这是基于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着眼于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班级管理的创新。“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能很好地解决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二、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
        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一般有明确制度、实施分组、组长培养、开展评价等四个基本实施环节。
        (一)明确制度
        在采用小组化班级管理之前,班主任要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小组合作管理规章,确定下以班主任为支撑和指导、以小组长为核心的制度,要明确小组合作管理是组内全体成员平等互助、共同管理的形式。要求大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二)合理分组
        1.人数适中。一个小组的人数多少,将会直接决定小组长的执行力及班主任的工作量。小组人数过多,小组长的工作量大,势必会降低执行力,组员就会出现倦怠现象;小组人数过少,则班级小组数量会增加,将增加班主任的工作量,无论是考评、总结、奖惩等都会增加工作内容。出于班级人数及座位安排考虑,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为宜。
        2.性别搭配。在分组时要考虑男女生的比例。男生女生在各方面都有所差异,既可以相互补充,又可以相互促进。
        3.水平差异。进行小组合作管理的人员分配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小组内的学生水平差异,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保证小组人员分配的合理性。
        (三)组长培养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管理方式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小组长不仅可以对全组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还可以帮助班主任分担大量的工作,化解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巨大压力。但是也要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是与小组内成员有平等关系的人,所以小组长应采用组内轮流制,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以便提升能力。在班级小组合作管理中,班主任要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无论是“过多指导”还是“过少指导”最终的结局都会使小组合作式的初中班级管理方式变了味,失去小组合作所应该具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想要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班主任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是把自己定位为“设计者”。二是把自己定位为“参谋者”。三是把自己定位为“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最提倡的方法是教会学生自主管理,事必躬亲虽然会有效果但是会加重班主任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开展评价
        为了保障班级小组化管理的有效性,应建立配套制度,如小组考核条例、班级各类评优先进评选方案等。小组考核条例是“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的“评价纲领”,它保障着小组建设向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由考核办法、考核内容组成。考核内容包括就餐、卫生、出操、课间纪律、假期纪律等常规考核和成绩、默写、作业、自习、课堂表现等学习考核。小组考核条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阶段后,班级出现突出问题时,班主任应及时组织小组讨论来修订条例,完善评价机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