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应坚持“内容为王”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齐永豪
[导读] 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思政课坚持“内容为王”,应注重体现教育内容真理性、真实性、知识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76
       
        【摘要】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思政课坚持“内容为王”,应注重体现教育内容真理性、真实性、知识性。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之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实招,努力活跃教学氛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但也要看到,有的教育者把心思用在博取受众“眼球”上,机械搜罗时尚元素,把教育搞成了“时尚秀”;有的把精力放在课堂设计上,花大气力制作美化课件,绞尽脑汁设悬念“抖包袱”;还有的把效果寄托在配合活动上,标新立异多多益善,自选动作花样翻新。
        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如果把教育内容比作茗茶,形式和手段就是包装盒。靠外在的华丽和精致可能带来一时畅销,但经不起客户的品,抓不住受众的心。教育能否真正走进大家内心世界,内容是决定因素。坚持“内容为王”,应注重体现教育内容 “三性”。
        一、真理性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鲜明特征,讲政治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思政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在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每天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发生,形形色色的观念接踵而至,思想矛盾与现实矛盾互为因果,进步与落后并存,积极和消极同在,正确与错误交织,学生普遍关心和感到困惑的实际问题层出不穷,思想上的疙瘩越结越多,迫切需要教育者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影响学生思想活动的客观环境及基本特点,审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彻底性来源于对自然、社会、人自身本质的揭示和把握。如果教育者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的理论说得准、讲得清,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关切,以彻底的思想理论为学生答疑释惑,就一定能用真理的强大力量赢得学生的认同与信赖。
        二、真实性
        内容为王,这是思政课上出味道、上出效果的关键。这个内容,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思政课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到说真话、讲实话,多用鲜明、准确、通俗的语言,避免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才能提高教学的信度和效度。要密切联系实际,以把握重点、关注热点、诠释疑点为切入点,还原事实真相,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明辨是非、知悉美丑。要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宏大叙事,也要将“中国故事”“榜样故事”融入到思政课堂上,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在真人实事中体会真情、感悟真理。要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设计,增加对现实问题的学理分析,增进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得到感悟升华。
        三、知识性
        没有知识支撑的价值和道德是空洞的,思政课作为教育的构成部分,承担着普及和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获得与智力、能力发展的功能。人们对先进思想的认同和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识基础与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一个人所接触的健康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越多,思想原料越丰富,思想认识也就越全面、越深刻。思政课要积极容纳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提高思政课的知识性,努力使知识要素渗透于教育各个环节中,借助科学知识的力量,提升其“核心”的吸引效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