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谢艳萍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勐海县第一小学  云南 西双版纳   666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然而当前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本文总结出了几点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以供借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被全面地调动起来,加大了学生间的基础差距。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生硬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教师不善于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仅仅依靠理论的讲解难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更不用说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使其学习的信心逐渐丧失,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要对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疑问加以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设置合理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有效吸引。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中,学生首先要对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周长有哪些特点、计算方式等进行了解。教学中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问,提出:长方形由几条边组成?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是否有简单的方法?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以及怎样应用?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借助相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故事进行教学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编一段有关面积的故事,并让学生对故事情境进行表演。以战国七雄的故事背景为基础,让学生扮演诸侯争战,战败国割让城池的情境,学生要根据战争情况,割让一定面积的土地。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面积的大小有明确的认识,对相关知识能够有所了解,教师适时提问:面积的大小该怎样计算呢?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积极地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对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促使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时,为使学生有效理解平年、闰年,教师可以设计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那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两种现象呢?多出的一天在哪个月?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教师详细讲解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并给出几组年份数字,让学生对平年、闰进行区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教师就要加以引导,每四年中会有一个闰年,末尾两个数能够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有整百的就要被400整除。学生对计算方法有了了解后,就可以对教师随意选择的年份进行计算,有效区分平年、闰年。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积极完善课堂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需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努力程度等方面,要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7):101-101.
[2]胡兴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5):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