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高校通过通识课堂宣扬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王星玥
[导读] 推进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本文旨在探索在贯彻新时代铸魂育人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战略中,高校如何通过通识教育将中国优秀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将通识教育融入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推进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本文旨在探索在贯彻新时代铸魂育人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战略中,高校如何通过通识教育将中国优秀文化传递给年轻一代,将通识教育融入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
        【关键词】铸魂育人;文化软实力;通识教育;高校;年轻一代;实施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并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创新发展的需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铸魂育人”则是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
        一、通识教育核心目标与我党铸魂育人的方针在内在是根本一致的
        通识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一般认为我国使用的通识教育是20世纪40年代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过来的。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育人”,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同时满足“成人”和“成才”要求的教育,才能真正组成“人才”的概念,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通识教育正是综合对人的知识的拓展、思维方式的培育、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通识教育这个典型的“舶来品”,使其融入本土,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是在新时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核心目标“成人”、“育人”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以“铸魂育人”的方针政策在内在是根本一致的。
        二、通过通识教育向年轻一代宣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在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内在逻辑中,核心是铸魂育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推进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紧紧围绕铸魂育人这一核心,夯实文化建设根基,从每一个人抓起才能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最终达到民族复兴,而这每个人当中正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的在校大学生、青年学生。推进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以文化人。由于通识教育本身就囊括着培养高校年轻一代的人文素质,让年轻一代大学生形成文化上的自觉意识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所以认识到通识教育可以作为传播培养和造就能够肩负和完成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以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三、通过通识教育向年轻一代宣扬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路径
        (一)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
        要把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之一定为不断丰富年轻一代精神世界、增强年轻一代精神力量。我国通识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板块不仅需要从中国古代吸取优秀的文化素养,而且也应该从国外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吸取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素养,学习借鉴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全面打开年轻一代的眼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做到在比较、接受众多舶来品思想的过程中仍然从内心坚定的有着“文化自信”,培养出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二)重视通识课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建构
        要贯彻宣扬文化软实力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文化上要赢得世界的尊重,这就要求首先中国青年一代自身要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认同感。通识教育力图从更广的视野完成对大学生全面学识和完整人格的教育,其中经典教育则赋予学生广阔的胸怀和理解力,是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力量。通识教育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课程设置既可以完善大学教育的全面性,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例如邓志峰、曾亦等曾共同在复旦大学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读的通识课程。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文史哲专业的学生,而且要所有学生都能够懂得传统文化,这个任务必须通过通识教育完成。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课程设置的转变,但是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中国文化课程;台湾大学也曾开设过先秦美学,在现在的台湾大学,易经、书法等课程依然是学生受欢迎的课程。年轻一代不仅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解读,把其中行之有效的东西拿到如何接手国家、管理国家当中去,并把这些作为对人类有贡献的资源从而向世界更好的传播出去,为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而做出贡献。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移植来的,如何主动去接续中国的传统则是新时代文化强国的使命,应该激活通识课堂宣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
        [3]白石.《高校文化软实力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