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说课稿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何炳来
[导读]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将课文从说教材,说教学流程,说课后拓展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  浙江 杭州 311519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将课文从说教材,说教学流程,说课后拓展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文本的解读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背影》发表于《文学周报》,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该文以朴实的语言,通过一个特定的视角“背影”去抒写父子之间那特殊的背景之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本文抒写情感的表现手法是从平凡中见真情,在平淡的叙事中蕴含着浓浓的真挚的爱。这些都是本文所要领悟的。
        (二)教学的设想
        1.从历史的语境中,父子矛盾的冲突中探寻文本的深层含义。《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朱自清谈到《背影》的写作时说:“我写《背影》,就是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我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朱自清弟弟谈〈背影〉》)。《背影》故事发生在1917年冬天前,当时朱自清跟他父亲之间还有感情的隔膜,“爱与被爱的隔膜正是《背影》之所以不朽的原因”(孙绍振语)。《背影》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朴素,所叙之事都是家庭生活的琐屑之事,容易忽略文本所提供的“重要暗示或提示”。教师引领学生从父子情深的角度,也可以从“骨肉亲情难免有误解和隔阂”以及“我”面对养育之恩时的愧疚、悔恨、自责等角度解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解读细节描写,挖掘作品的深刻意义。《背影》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段描写父亲的穿着,戴的是黑布小帽子,穿的是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些都是老年人穿戴的。父亲不顾自己年岁大,挺着肥胖的身子艰难地攀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这一段文字读来让人非常感动,充分表现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3.运用对比方法,品出文章的深层意蕴。《背影》这篇抒情散文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篇散文语言虽然平坦,但是意蕴非常深沉。这篇散文表现父子之间的爱有一个特点就是儿子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平衡的爱,是一种错位的爱。亲子之爱的这种错位,不仅是时代的,而且是超越历史时空的,表现了一代又一代重复着的普遍人性。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2.深刻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不能割舍的浓浓亲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视角与朴素感人的语言。
        2.教学难点:解读文本的深层含意。
        二、说教学流程
        (一)用课文前的导语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阅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教师简要介绍《背影》的写作背景,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
        阅读这篇散文,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这是人间至情,也是家庭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写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感受深切的父爱之情。二是体会“我”当年的感受和写作这篇散文时的感受。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才能领悟文本的深刻含义。
        (四)教师设置相关学习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教师、学生共同解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用“背影”作题目?
        参考:文章开头一段说:“我与父亲不能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作题目是为了突出“背影”不同寻常的含义,作者设置悬念,让读者去想象背影中蕴含的特殊含义。
        2.从文章的结构看,“背影”分别在开头、情感的高潮和结尾出现三次,背影第三次出现时,是忏悔中带着对父亲的原谅。结合叙写《背影》中的背景资料,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谈谈朱自清为什么开始对父亲的一度冷漠到后来对父亲怀着愧疚、悔恨、自责的心情?
        参考:朱自清和父亲的情感纠纷蕴涵着不可明言的复杂的矛盾,从文中的“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这一关键语句就能找到答案。文中的父亲落魄、颓唐、内心的沮丧痛苦,独立支撑家庭的艰辛,陷入人生低谷的父亲依然细心周到照顾儿子。儿子从一度冷漠感到愧疚、悔恨和自责。
        3.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参考:先作外貌描写,然后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4.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何作用?
        参考: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是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自禁,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格外悲悯、辛酸。
        5.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参考: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回味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6.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大题。
        三、说课后拓展
        1.比较朱自清的《春》与《背影》的写作特点有什么不同。
        2.品读《背影》中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这一段文字,通过具体词句来分析文章中“背影”的特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