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师课堂奖励负效应的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郭宁
[导读] 奖励在课堂中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有:破坏掌握型目标倾向的养成,干扰学习过程中的自由,课堂反馈的贫乏。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奖励负效应,要树立全面的奖励观,重视课堂奖励负效应;合理实施课堂奖励,弱化奖励的负效应;适当采取奖励后补偿,消除残留负效应。

        扶沟县柴岗乡中心小学 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奖励在课堂中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有:破坏掌握型目标倾向的养成,干扰学习过程中的自由,课堂反馈的贫乏。小学教师应对课堂奖励负效应,要树立全面的奖励观,重视课堂奖励负效应;合理实施课堂奖励,弱化奖励的负效应;适当采取奖励后补偿,消除残留负效应。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堂奖励;负效应
       
        奖励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都被高度重视和广泛采用。例如,古罗马的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主张采用赞许和表扬的方法以激励学生进步,反对实施体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也专门强调了奖励的教育学意义。在当代,奖励手段同样被作为教师教学的“法宝”而倍受国内外学者重视。
        一、小学课堂奖励现状分析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赏识教育、和谐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或物质的或精神上的,以激励学生学习与服务教学。笔者通过对小学教师进行访谈,现将教师对课堂奖励的认识及实践的现状总结如下:
        (一)小学教师对课堂奖励的认识现状
        对于课堂奖励的概念,教师普遍认为课堂奖励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而给予学生的小奖品及口头表扬。对于课堂奖励态度,多数教师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它是一种绝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对于课堂奖励的功能,多数教师认为课堂奖励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课堂秩序的正向功能。而个别教师会根据教学经验,从比较浅的层面谈及课堂奖励某一方面的负效应。对此,他们认为自己会在实施课堂奖励时谨慎一些,但是具体的“度”应该怎样把握,这还不是很清楚。
        (二)小学教师对课堂奖励的实践现状
        多数教师认为诸如“小红花”或“计分”的课堂奖励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常见,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操作非常简单。对于课堂奖励的对象,教师倾向于个人奖励及小组奖励,目的是让学生个体或者群体在学习时保持一定的竞争意识。对于实施课堂奖励的时机,多数教师认为及时奖励的应该以精神上的奖励为主,而物质奖励的时机应集中于课后。然而,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其中个别教师,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教师在奖励时机的选择上倾向于及时给予学生小粘贴、小红花等物质奖励。对于课堂奖励的实施者,小学中低年级通常以教师奖励为主,而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小组的组长或课代表可以在教师的许可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奖励对象或者奖励形式。
        二、课堂奖励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
        课堂奖励由给予者教师和接收者学生二要素组成,本文主要介绍奖励在课堂中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



        (一)破坏掌握型目标倾向的养成
        目标倾向主要分成两种类型:掌握型目标倾向和表现型目标倾向。掌握型目标倾向的核心是相信努力和成就成正比,强调努力的重要性,重视知识的掌握和内在能力的发展,表现出持续性的学习意愿,在学习中倾向于采用深层学习策略;表现型目标倾向则关注自己的表现是否比别人优秀,重视他人的积极性评价,将学习看作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倾向于采用浅层学习策略。奖励是外在的激励因素,它引导学生关注行为结果。从而造成学生为了获得奖励而行为方式单一。
        (二)干扰学习过程中的自由
        在大多数情况下,奖励和自由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关系。因为奖励背后是一系列附属的行为要求,方向是确定的,行为方式是统一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道路的狭窄就将奖励放在了自由的对立面。教师希望奖励起作用就必然会以学生放弃自我管理学习为代价。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对某个知识的独立思考空间会因奖励而被破坏,因为他必须紧跟教师思路,积极正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是呈现出教师期望的行为表现。
        (三)课堂反馈的贫乏
        奖励的性质决定了其作为评价手段的贫乏性。一方面是内容的贫乏,奖励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在大多数时候,奖励是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物,如教师竖起的大拇指、泛泛的口头夸奖等,学生很难从奖励本身获得对其学习结果的补充性或者建议性信息,除对错、好坏的结论性信息外。教师课堂评价止于奖励,很多情况下等于奖励,这样的趋势不利于发现隐含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另一方面是覆盖人数的贫乏,通常奖励只能覆盖到少部分学生,其中潜在的事实是,大部分学生不会接收到来自教师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成为被忽视的群体。
        三、小学教师课堂奖励负效应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全面的奖励观,重视课堂奖励负效应
        教师对课堂奖励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决定着其实施的策略和效果。因此,要规避课堂奖励的负效应,教师应该系统学习课堂奖励理论,全面的认识课堂奖励,及时关注、重视课堂奖励潜在的负效应,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二)合理实施课堂奖励,弱化奖励的负效应
        应对课堂奖励负效应的关键环节不在于“用不用”或者“用多少”的问题,而在于“怎么用好”的问题。下面,笔者主要从课堂奖励的实施主体即教师的角度谈一下:一时是实施差异性课堂奖励,避免同一课堂奖励标准给学生带来的负效应。二是小组奖励与个人奖励相结合。三是师生共同设计和实施课堂奖励。
        (三)适当采取奖励后补偿,消除残留负效应
        为弱化和规避课堂奖励的负效应,教师在课堂奖励之后,还应该敏锐、及时关注到对于那些被奖励对象和未被奖励对象的心理变化,适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抵消课堂奖励给学生造成的负效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