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多种方式参与原则 促进学前儿童音乐发展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夏丹
[导读] 为激发学前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动性,增强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效果,教师应遵循多种方式参与的原则,让幼儿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邳州市新河镇实验幼儿园  江苏 徐州  221300
       
        【摘要】为激发学前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动性,增强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效果,教师应遵循多种方式参与的原则,让幼儿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原则”出发,搞好音乐欣赏活动:一、遵循动作参与的原则,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与热情;二、遵循视觉参与的原则,促进幼儿自主感知与理解;三、遵循外部语言参与的原则,锻炼幼儿思维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参与原则;动作参与;视觉参与;外部语言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幼儿对音乐规律进行主动的感知与认识,丰富幼儿审美体验,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音乐概念,从而促进幼儿音乐发展。为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动性,增强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效果,教师应遵循多种方式参与的原则,让幼儿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感知音乐,享受音乐。
        一、遵循动作参与的原则,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与热情
        幼儿是天真活泼的,在不同领域的活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动作问题伴随其左右。音乐欣赏活动亦是如此。在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强化动作意识,遵循动作参与的原则,提高动作参与在音乐活动中的使用频率,从而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激发参与的热情。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自己动起来带动幼儿动起来,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幼儿的激情,进而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动觉体验,促进幼儿领会自己的动作意义与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存在的联系,从而提高幼儿的意识水平,促进智力发展。比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经常会询问幼儿:“小朋友,你能说说自己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吗?”“小朋友,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有时我也会重复幼儿做过的动作或重复他们富有个性的解释,或让共同参与的同伴来重复某位小朋友的动作并作出自己的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使幼儿相互关注,相互影响,从而让生成的动作方面的新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认为教师一般不要过多地做示范动作,因为这样会所扼制幼儿的创造性;而如果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找到适当的动作来反映音乐的意义时,教师则可以向暗示思考的方向,一步一步启发幼儿应该做出怎样的动作。比如,我有时会做出几个动作,问:“你喜欢哪个动作?哪个动作更适合这首音乐?”当然,我还会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你还能做出比老师更好的动作吗?快做给小朋友们看一看吧!”在我的鼓励下,幼儿参与热情高涨,表现出了应有的活力。



        关于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参与,教师应努力追求动作与音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情感等因素的一致性,而对于动作或姿态的准确性、优美性与协调性则可不必过分强调。
        二、遵循视觉参与的原则,促进幼儿自主感知与理解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以一双好奇眼睛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眼睛是一架摄像机,教师要引导幼儿摄入更多的真善美的事物。音乐欣赏活动不单纯是听歌曲和做动作,还有更多的能够促进幼儿成长的元素可以融入其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遵循视觉参与的原则可以弥补幼儿想象联想的经验不足,丰富幼儿的视觉表象,锻炼并提高幼儿对视觉表象的提取速度,引发情感体验,加强视觉与情感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比如,在欣赏《大象和蜜蜂》这首音乐时,为了引导幼儿分辨大象的笨重与蜜蜂的轻巧,我运用媒体呈现出了相应的视觉材料——大象和蜜蜂的图片。图片将两种动物的身体比例与动作姿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一个庞大、笨重,一个小巧、轻盈。幼儿看着图片,兴味盎然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又如,在《龟兔赛跑》音乐欣赏活动中,我通过几幅连续的图片将兔子的高傲与轻浮、乌龟的谦和与沉稳,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眼前。幼儿身临其境,仿佛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角色,他们兴致勃勃地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忘我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获取了愉悦的体验,情感得到了陶冶,思想受到了启迪。
        三、遵循外部语言参与的原则,锻炼幼儿思维与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凭借。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作用于幼儿的大脑,使之产生着共性化与个性化的感受,丰富着幼儿的内心体验,促进着幼儿内部思维的发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内部语言的发生与外部语言的表达应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外部语言参与的原则,就是为了强化幼儿听觉刺激秘产生的感受,帮助幼儿在主体意识的水平上外显自己的思维成果,与老师或同伴共享,催生新的语言信息,从而锻炼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于外部语言的使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故事、诗歌有机地融入其中,帮助幼儿对歌曲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与众不同的想法。比如,在中班音乐欣赏《让爱住我家》活动中,我以提问题的方式跟幼儿进行了交流:“小朋友,你觉得这个家好不好呢?”“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家呢?”在我的启发下,幼儿的脑筋动了起来,他们有的说这个家充满了快乐,有的说这个家很温暖,有的说这个家没有人吵架,很安静……这种师幼之间的交流,激活了幼儿的表达了积极性,使之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培养了他们表达的习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家的情感,促进了幼儿思维及情感的发展。
        综上所述,遵循多种方式参与的原则,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使之全面、深入地感知音乐蕴含的信息和传达的情感;同时,还可培养幼儿自主感知能力,锻炼幼儿思维与表达能力,促进幼儿音乐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