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富人性的角度新解孔乙己审美形象的两重性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赵居平
[导读]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14
       
        一、孔乙己形象的美和闪光点
        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孔乙己的“可爱”和“小美”之处。他的“可爱”之处是他的心地特别善良,他给孩子们茴香豆吃的样子和心灵难道不可爱不美好吗?他想给小伙计教识字的模样不可爱不纯洁吗?这固然跟他在成人世界找不到一个不会嘲笑他的人作为知音,而想在孩子世界寻求慰藉的嫌疑因素有关,但在他的情感世界里难道就没有“希望在孩子身上”的先见之明吗?相比较而言,别的长衫主顾、掌柜和短衣帮就对无缘无故的孩子没有任何的施舍或者爱心表现的。孔乙己的满口“子乎者也”虽然不看对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不也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吗?有关“小偷小摸”的传言均是间接描写,又何尝不是那些并非多余人的“快活群体”对“孤立无援的痛苦的孔乙己”这个所谓的“多余人”的有意败坏和恶意诬陷呢?尽管他自己说“窃书不能算偷”,但这个思想和说法也不是孔乙己的专利,而是有着某些极为深厚的中华传统渊薮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不还与偷书无异。纵然偷书,也不是天理难容的十恶不赦,更不是不可饶恕的罪恶滔天,必须人人得而笑之、骂之、诛之而后快的。从文本上看,孔乙己除了偷书,诚然并没有偷别的什么,更没有偷吃偷喝偷女人的。他“诚信”喝酒的品行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君子固穷”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地去批判的,他的偷书跟惯偷和大盗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的。总之,孔乙己身上不可磨灭的善良(欠缺勤劳)和诚信(欠缺正义)之美,无疑闪耀着从来都不会中断的中华文明之光,这也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归入坏人当中去的根本原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乙己的不足和缺点其实也是很多男人所共有的,譬如死爱面子,譬如嗜酒,譬如好逸恶劳等。
        站在孔乙己的角度上,他坚持穿长衫站着喝酒的行为,又何曾不是苏武牧羊十九年而决不丢掉大汉旌杖的壮举?他的“君子固穷”,又何曾不是孔子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和老庄的“安贫乐道”?他的喝酒自慰又何曾不是陶渊明、李白、苏轼式的“借酒浇愁”?只可惜“连个秀才也没有捞到”,从未得志、得意过的孔乙己不可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退一步讲,比范进失意的孔乙己,比孟浩然、柳永、蒲松龄倒了十八子霉的孔乙己,假使还能坚守着抄字谋生的一技之长本分做人的底线的话,他的小康日子兴许会过得很滋润的。

作为鲁镇的第一书法家,他也是鲁镇不可缺少的人才,有钱人需要他抄书,穷人在办红白喜事或过年过节时需要请他记情簿或写对联之类的。可是,他并没有专心走这条安身立命的平常路,而是鬼迷心窍,屡战屡败,到了五十岁还没有考上秀才,终于心灰意冷地自暴自弃了,又在横遭变故后最终沉沦为科举制度的刽子手们杀人不见血的谋杀品。他的死于非命,源于长衫阔绰者的硬刀子和短衣帮的软刀子的联合绞杀。
        咸亨酒店人或者鲁镇人集体嘲笑孔乙己,千真万确是软刀子杀人的精神谋杀,其残忍之极与逼得祥林嫂走投无路的吃人社会无异。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众人凭什么嘲笑他?长衫主顾嘲笑他的贫穷,短衣帮嘲笑他的贫穷,掌柜和小伙计也嘲笑他的贫穷。只有孩子们没有嘲笑他的贫穷。旧中国的成人世界真的是最势利的,官本位的崇拜高于一切,拜金主义倾向极端严重。即使到了今天,依然有着如此这般的剥削阶级残余思想腐蚀下的集体群氓意识:笑民不笑官,笑廉不笑贪,笑贫不笑娼,笑穷不笑富。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对孔乙己笑不出来了。
        二、孔乙己形象中美与不美的两重性
        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长衫主顾既不勤劳也不善良,却贪婪地享受着剥削者的无穷快乐;短衣帮虽然勤劳却不善良,竟然也过着喝酒取乐的快意人生;既非长衫主顾,也非短衣帮的孔乙己虽然不勤劳,却也不乏善良。他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他在咸亨酒店所表现出的仅有的心地善良,却是那个社会的“唯美表现”,他对邻舍孩子们习以为常的善良甚至潜藏着对他人力所能及地施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美德,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劳动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作为劳动人民一部分的知识分子也应该是勤劳善良的。孔乙己的不美在于他自己的懒惰和整个社会的丑恶,孔乙己的美在于固守着人的天性中的善良,这也是孔乙己这个人物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地方。孔乙己的美都是伟大人性中不可泯灭的美德,是更倾向于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德;他的不美和不足,却完全是丑恶的社会强加给他的,都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强加给他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鲁迅先生强烈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功绩和意义。很显然,在字里行间,鲁迅先生对咸亨酒店民众的批判甚于对孔乙己的批判。鲁迅先生对孔乙己是满含同情地“哀其不幸”的,而对那些在病态社会中完全麻木不仁的群众纯粹持一种“怒其不争”的批判态度;对于剥削阶级的代表即骄横跋扈地欺压人民的丁举人、何老爷、掌柜等,则完全是批判(鲁迅先生和我一样都缺乏毛主席那样的改造民众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讽刺的态度了。孔乙己的行为有可笑之处,祥林嫂的行为有可笑之处,但鲁迅先生从来都不会取笑他们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在《孔乙己》中居然也读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的阶级情感,因为我分明听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鲁迅先生,正穿越历史地大声疾呼着“救救孩子”、“通过文艺改良旧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精神”的呐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