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教学策略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张宪春
[导读] 关于“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教学策略如何选择与运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思考:一、指导学生有效选择阅读材料,培养整理与提炼图像信息的能力;二、指导学生运用区域分析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三、树立“三个意识”,导学生学会抓住主导因素并充分运用地图进行分析。

        邳州市港上中学  江苏 徐州  221300
       
        【摘要】关于“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教学策略如何选择与运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思考:一、指导学生有效选择阅读材料,培养整理与提炼图像信息的能力;二、指导学生运用区域分析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三、树立“三个意识”,导学生学会抓住主导因素并充分运用地图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教学;阅读材料;区域分析法;主导因素
       
        世界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阐述、评价等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实践掌握相关学习策略,应成为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懈探求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有效选择阅读材料,培养整理与提炼图像信息的能力
        地理图像中包含的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信息,一类是隐性信息。前者指借助文字、数据、图像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地理事物的信息;后者是指在显性地理信息之外能够反映地理原理、概念及知识等具有一定潜在价值的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并借助不同的方法将图中的隐性信息提炼出来。例如,在七年级教学“俄罗斯”这一节内容,笔者将“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呈现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通过这幅图去发现俄罗斯的资源在分布上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两方面的显性信息:一是资源多,分布广;二是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去探究隐性信息:“为什么俄罗斯资源比较分散而工业却比较集中呢?请你阅读课本中别的地图来获取答案。”在此问题引导下,有的学生将目光投放到俄罗斯的地形图上,发现了俄罗斯中西部为平原,而其它地方皆为高原或山地,在这样的地方发展工业显然不合适;也有学生将目光投放到了俄罗斯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上。通过观察与思考,他们发现俄罗斯的东部气温特别低,降水量也少,北半球的“寒极”这地方也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人们不愿意到此地工作。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自主阅读的策略,选择教材中相关的地图来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形、气候的显性信息来分析工业区如此分布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有效地选择阅读材料,并整合不同地理图像中的显性与隐性信息,促进了二者的相互转化,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认识走向深刻,并掌握了通过读图提炼图像信息、分析地理规律的方法。



        二、指导学生运用区域分析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学习区域地理经常用到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它们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个体分别进行认识,以发现各要素存在的本质特点,然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并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中东”这一节内容,笔者首先通过播放视频将炮火下的伊拉克儿童推到学生眼前,相机提出“为什么这里战争频繁不断”这个问题,借此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进行了猜测:有的说那里石油资源丰富,有说人们宗教信仰不同,有的说这个国家富得流油。结合学生的回答,笔者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战争多种起因的关注与探究。此时,学生头脑中出现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笔者适时运用课件呈现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比较,来认一认中东和西亚在范围上有何不同,学生结合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笔者综合学生意见,适时地运用“两洋三洲五海”的说法作总结。接下来,则要求学生找一找与中东相关的两洋、三洲、五海、海峡、运河、一湾,并要求学生将导学表格中各栏目信息补充完整,为交流、分享做好准备。交流过程中,笔者尤其提醒学生关注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引导学生弄清它们是哪两个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哪两个海,并指导学生填写“海洋框图”,最后形成共识: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相关信息,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三、树立“三个意识”,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主导因素并充分运用地图进行分析
        首先,在指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教师要树立“结构意识”,即将某一区域的结构体系和逻辑要素之间彼此联系起来,进行组织、整理,理清重点、难点,从而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规律,促使信息形成一个网络,让区域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综合要素包括:城市、工业、农业、资源、河流湖泊、气候、地形、生态等。
        其次,教师要树立“主导因素”意识,即善于指导学生抓住主导因素,瞄准重点进行分析。各个区域的主要因素并非同等重要,其中有的发挥主导作用,可视为“主导因素”。指导学生抓住主导因素并充分运用地图进行分析,可以促使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学“日本经济特征”,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日本的地形、自然资源等主导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带动对其它因素的分析。
        再次,教师要树立“地图意识”,即充分运用地图的直观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及信息的传输、载负、模拟、图形认识等功能,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促进学生题解记忆,形成区域地理空间观念,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学习“中东地理位置”时,笔者充分运用中东地形图上中东的位置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形成了正确而直观的地理空间观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