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 我看见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邱倩倩
[导读]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区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之一,在美术区域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使用材料,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创作。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沟壑,而我们所想要做的就是逐渐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孩子可以在美术区域中正真发挥想象、得到自由,呈现更多属于孩子自己的作品。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幼儿园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区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之一,在美术区域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使用材料,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创作。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沟壑,而我们所想要做的就是逐渐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孩子可以在美术区域中正真发挥想象、得到自由,呈现更多属于孩子自己的作品。
        【关键词】区域活动;美术;策略
       
        美术区域是我们班最热门的活动区域之一,孩子们喜欢这里是因为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不受教师要求进行活动。确实,孩子们利用投放的材料呈现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但是却少了一些创意与新意。孩子们的作品大多数都非常相似,大部分孩子也喜欢对同伴进行模仿。在我们理想中美术区域活动应该是充满创意与新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美术区域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所以我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理想和现实,差距有多少
        (一)心理环境的因素
        1.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但是在我们美术区域中教师总是容易限制住了幼儿的活动。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很多老师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判断孩子的游戏水平,只会去在意游戏的结果而忽视了孩子的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我“坚持、不放弃”的优点。当孩子拿着作品出现在你面前希望得到你的认可,也没有体现出对孩子游戏成果的喜悦及鼓励。
        2.大多数老师们陷入了两种误区:一种是“放任自流型”,即完全没有给幼儿任何指导,也不参与幼儿的活动。如果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不参与,幼儿的活动便很难进行下去。另一种教师是“事事包办型”,不管孩子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区域活动,老师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去完成。而幼儿则是单纯的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便被教师禁锢在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了。
        (二)客观环境因素
        1.区角设置流于形式,忽略幼儿的需要。多数老师能认识到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要性,都绞尽脑汁地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但在准备材料时比较盲目,没有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需要。
        2.美术区角活动材料投放不足,忽略了材料的适量性,阻碍了孩子们的深入开展。
        3.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美术区角活动成为了形式化的活动,教育价值很难得到实现。
        针对以上缺失,我们觉得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找到突破口,寻找真答案
        (一)适时介入,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1.把握好介入时机。


孩子在美术创作中会遇到困难,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随时介入幼儿活动,给予幼儿帮助。只有在幼儿遇到自己和同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以至于要放弃美术活动离开区域,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出现,适时适当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后及时退出活动,不影响幼儿之后的活动。
        2.共同制定美术区域规则、给予幼儿肯定。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制定美术区角的规则,并针对现实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与幼儿进行商讨,修正并完善区角规则。对于美术区角来说,制定的区角规则不可太过苛刻,例如:每人一种美术工具;每人一张画纸等,这样局限的规则不可能达到“创意”的效果。
        (二)从幼儿出发、科学性投放区域材料
        幼儿的注意力需要多变的材料进行吸引,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兴趣适时改变区域活动环境,用半成品来替代成品,多让孩子动手动脑,才能激发幼儿对于环境兴趣的提升。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个优秀的创意美术区角除了外在的环境之外,更为重要的当属活动材料。那么该区角既然为“美术区角”,投放的活动材料也要体现出“多样性”。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扩大活动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积极地寻找与美术区角有关的活动材料,只有活动材料丰富有趣、新颖独特,幼儿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具创意。此外,教师要对美术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应无形中缩小美术活动的范围,保证美术形式的多样性。
        (三)区角材料应该与主题活动渗透
        任何一个区角活动都是有主题性的,美术区角更不例外,例如:以“夏天”为主题进行美术创造,教师可以将“夏天”作为一周创意美术活动的一个大主题,然后将其分成若干个小主题,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三、感悟与发现,体验与成长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可见,教师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如何去创造环境、投放材料、指导幼儿,决定了幼儿美术活动的质量。教师要想这种价值不断被体现出来,自身的学习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鼓励、引导、支持幼儿在活动中,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鼓励每位孩子在美术创作中大胆积极的表现自己,发现自己拥有的可能性。
        《纲要》中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作为教师要允许幼儿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幼儿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幼儿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把玩中学、学中玩,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与指导》[M].2005年10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