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矫正策略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韦梦安
[导读] 汉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方正的形体、数量的庞大、笔画的繁复著称于世,但与此相反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共性话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种错别字现象呈逐渐上升趋势。

        德保县足荣中心校  广西 百色  533700
       
        汉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方正的形体、数量的庞大、笔画的繁复著称于世,但与此相反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错别字现象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共性话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种错别字现象呈逐渐上升趋势。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本人积累了一些经验深入了解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教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下面就此谈谈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预防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一个字巩固一个字。要让学生记清笔画,不要多笔或少笔;要记清偏旁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辨别适量的形体相似的字,弄清字义,不要用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的字错代。同时还可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查字典比赛,防止生疏的字胡乱猜疑,以预防错别字的产生。
        二、探索丰富的识字教学法
        汉字是方框里的艺术,方寸之间笔画变化包罗万象,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识记的过程中避免枯燥,感受快乐,只有这样,学生对生字的识记才会事半功倍,错别字也就会大大减少。
        1.联系识字法。这类识记法侧重于通过汉字的字理规律来进行识字教学,以达到突破字形难关的目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
        A.比较巩固法。如教“难”时,联系以前学过或看到过的“谁”、“推”、“堆”、“准”等,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左边的部首是与该字的意义有关的。联系已学的熟字学生字,大大减少了因为学习的负迁移而写别字的现象。
        B.字义辨析法。如“土”、“士”、“元”、“园”、“圆”在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的基础上组成“土地”、“战士”、“一元”、“花园”、“圆圈”等词进行比较识记。这一办法较为有效地减少了形近字的混用。
        C.部首归类法。教“胳、膊、肩、脊、胃、肝、脏”等字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部首都是“月”,与“肉”有关,都与人身体相关,表示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
        2趣味识字法。
        A.猜谜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部件,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学生认识生字,创设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提高识字的兴趣。如“告”的谜面是“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样,学生就绝对不会再把告字的上一部分误写作“牛”了。
        B.想象法。


如教学“钓”时,为了与“钩”区分开来,就让学生想象,这撇折就像是钓鱼的鱼钩,钓鱼时要把他藏起来,鱼儿看不见鱼钩,我们才能钓到鱼;如果鱼钩露在外面被鱼儿看到了,就钓不到鱼了。
        C.口诀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顺口溜进行字形字义教学,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碧”字的教学就可以变成这样的口诀:“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凳上。”这样有故事情节的口诀,学生往往听过一遍印象就很深刻了。
        D.图片法。图片是直观形象的最佳载体。小学生对图片的兴趣总是比较大的。这样在识字教学中,字与图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字义。
        E.演示法。一些字形相近,字义相差很大的生字,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演示、动作的演示来为学生增加识记的效果。如“渴”和“喝”的辨析,老师通过表演喝水和口渴焦急的模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气氛里完成识记。
        三、反复订正
        批改作业时应首先检查前面作业中的错别字是否订正了,不放过一个错别字。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订正,订正后再交老师评阅,也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此外,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变字练习:如添一笔变一字,“王—玉”;减一笔变一字,“体—休”;改变某一笔的位置变一字,象“庄—压”等。总之,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巩固所识之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反复记忆,并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以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四、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写一字,对一字,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并以生活事例告诫他们,为他们主动消灭错别字,不写错别字创造条件。
        五、开展实践活动,纠正错别字
        1.开展收集错别字,制作卡片活动。师生共同收集错别字,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情况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纠正错别字要有针对性。我们在批改作业时,不妨做一个有心人,即随时把学生的错别字收集起来,制成卡片,把错别字记在卡片上,同时记下错别字的出处和学生的名字。分析卡片,找出原因,定期帮助学生纠正。普遍性的错别字,就集体纠正;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则让学生自己上黑板纠正,然后讲清原因,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还应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也一起来收集错别字,也制作一些卡片。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现在社会用字的不规范,也是小学生常见错别字形成的一个原因。所以,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街道、社区调查用字情况。重点调查标语、招牌用字。如发现有错别字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注明何时何处发现。然后将收集到的错别字加以汇总,分类列表。
        总之,错别字的纠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教师的预防要到位纠正要及时,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才会越来越少,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学生写错别字的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