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礼仪教育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1期   作者:施争艳
[导读] 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可是,在生活实际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成因主要是学校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家庭对礼仪教育的忽视,社会对礼仪教育的支持不力。

        扶沟县城关镇回族小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可是,在生活实际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成因主要是学校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家庭对礼仪教育的忽视,社会对礼仪教育的支持不力。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家庭;学校;社会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品质、个人修养教育,是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礼仪教育对学生而言,关系到学生能否具有健全人格、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对学校而言,关系到班风、校风的建设;对于社会而言,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传统文化。
        一、小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小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优秀成果,通过礼仪教育和传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礼仪传统美德,能够让学生礼仪习惯得以养成。可是,在生活实际中,小学生仍然存在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礼仪行为的意识仍比较淡薄,小学生礼仪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一些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比较差,以自我为核心,怕吃苦;等车和就餐不按次序排队,不会尊老爱幼;遇见老师,不懂得问候;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交头接耳;随地乱扔垃圾;缺少诚信意识,考试违反考场规定;随意损坏公物和乱涂乱画等等。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现状成因
        对小学生礼仪教育现状进行归因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小学生礼仪教育现状成因主要有:
        (一)学校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
        由于学校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催化出许多学校礼仪教育急功近利的恶果,违背了礼仪教育“德诚于内,礼行于外”的核心要求。在错误的功能认识以及错误的定位引导之下,许多学校的礼仪教育缺乏长期目标,偏重短期所达到的行为效果,大多单单强调简单的礼仪行为规范。这种功利化的定位,导致小学生礼仪教育目标的低俗化,失去礼仪教育在心灵陶冶、健全人格、提升自我价值等方面的功能,教育的效果也差强人意,和正确发挥小学生礼仪教育应有的功能和合理定位所达到的效果相比有天渊之别。
        (二)家庭对礼仪教育的忽视
        父母文化水平对子女礼仪教育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高学历的父母,其礼仪素养水平也高,对子女的教育和要求严格,教育方法多样,在子女面前表率效果明显,他们的小孩的礼仪素养水平也越高。而文化水平低的父母,由于没有受到系统良好的礼仪教育,其自然礼仪素养水平偏低,对子女的礼仪教育也不是很重视,他们的小孩家庭礼仪教育环节缺失。另外,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攀比心强,不尊重长辈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家长们过分强调分数,重视子女智力教育高于礼仪教育,甚至漠不关心孩子礼仪教育这个环节。与学校教育缺少必要联系同时,家庭礼仪教育与学校礼仪教育不同步。即有些家长娇生惯养自己的小孩,无视学校对其子女是否进行礼仪教育;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进行棍棒教育,信奉棒下出孝子的理念,粗暴式教育。这些做法,给学校礼仪教育的造成困扰,家庭礼仪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礼仪教育,或者根本不重视学校礼仪。家庭与学校教育缺少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导致家校教育的断层。
        (三)社会对礼仪教育的支持不力
        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目前我国小学生礼仪教育处于盲动状态,政府部门尚未建立相应礼仪教育制度政策体系。有些学校则借口没有政策支持不展礼仪教育。在这种背景之下,缺乏政策支持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学校加强礼仪教育制度体系建设
        首先,学校要转变办学以及育人理念,转变“智育第一,德育说教”的现状,在德育中融入礼仪教育,借鉴国外礼仪教育的先进经验。其次,深入发掘课程中所蕴涵的礼仪道德修炼和健全人格塑造的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将学生发展从知识发展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同时要体现礼仪教育特有的求同存异的精神和人文关怀。再次,将礼仪规范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系统性、科学性、整体配套性、操作性。构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保障体制,可持续发展体制,形成道德教育共同体。最后,统筹安排学校礼仪课程,定期举办礼仪讲座。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礼仪学习不但要使人们形成对礼仪的认知,更要把讲究礼仪作为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基本礼仪常识的培养,使学生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按照“礼”的精神做符合道德的事情,使礼仪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约束、自觉遵循的规范、努力追求的修养。
        (三)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联合共同参与对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教育,增强礼仪教育的实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