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温州农业旅游研究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2期   作者:邱晨晖 王新宇
[导读] 温州市城镇化的相关工作再一次收获了佳绩,较之2016 年,温州市2017年的城镇化率提升了0.63%,达到57.98%。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321000
       
        【摘要】温州市城镇化的相关工作再一次收获了佳绩,较之2016 年,温州市2017年的城镇化率提升了0.63%,达到57.98%。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被浙江省赋予了全新的发展使命。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相关的描述:第一部分为前言部分,着重介绍了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农业旅游相关的理论概述部分,着重就产业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和农业旅游的理论内容进行介绍;第三部分为温州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第四部分为温州发展农业旅游的问题分析;第五部分则是对策分析部分。
        【关键词】产业融合;温州市;农业旅游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由于不同行业或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导致技术、市场、业务等相互渗透交叉,改变产品功能,产业组织出现新的形态,产业之间边界变得模糊,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历史上看,产业的发展是从分裂向融合发展的。由于分工的细化,交换的产生,农业、手工业等产业日益独立开来。随着深入分工,产业有了各自的发展,产业开始分门别类,产业体系变得复杂,并形成现在的传统产业界限。伴随着产业融合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慢慢重视产业融合的研究,黄细嘉(2012)对基于产业融合下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旅游以及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主要是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展开,其中,融合路径的选择是核心要素;赵玉林(2012)对产业融合理论的国外经验总结进行了研究,提出: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而言,产业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潮流和趋势,而且随着专家学者研究的深入和扩散,关于产业融合的周边理论也是层出不穷,例如:融合效应理论、产业融合途径理论等等。李向民(2013)对产业融合的产业类型演变进行了研究,其中便提及产业融合的途径主要分为功能模块嵌入式、上下链条延伸式和混合联动式发展式,而这样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国内是比较受欢迎的,所以,通过比较和分析,本文将会采取该部分的研究成果纳入研究进程中,增强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二、温州农业旅游及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分析
        (一)温州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就温州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而言,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具体的介绍:1.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温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农耕历史悠久。“农、林、渔”业非常发达,发展比较均衡,如图1 所示,2015 年温州粮食、蔬菜、畜牧和水产业发展较为平衡。温州以种植水稻、番薯等为食,此外还种植甘蔗、桑蚕、柑橘、茶叶等来增加经济收入;温州的林业也非常发达,林业资源十分丰富。
        (二)政策环境趋向于良好态势发展
        就政策环境来分析,整体上还是呈现良好态势发展的。


在经过资料收集和整理以后,笔者发现温州市市政府在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农业旅游政策的开发和颁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基于本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温州市市政府对当地旅游市场和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最后于2016 年12 月2日正式颁布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千亿产业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温州市基于《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温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宏观方面的要求,“五色旅游”、“十大景区”等概念陆续兴起,并且提出发展到2018 年,温州市全市旅客接待人次将突破8000万人次,旅游收入效益达到1000 亿元。其二,面向温州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政策文件。
        三、发展温州农业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产品独特性以及多元化
        丰富温州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产品种类,代入品牌经营策略,融合地方民族特色,增强产品的独特性以及多元化。针对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和丰富,笔者认为,可以基于休闲创意农业的角度,在原有的产品结构上,综合考虑游客自身精神和成就方面的追求,例如:搭建生态游乐场、烧烤、射箭、夏令营等原生态基地,既可以让游客全身心地投入旅游消费中,又可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二)加大农技推广投入经费
        由上文可知,农机推广投入经费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温州农业旅游品开发的积极性和源动力。所以对此,笔者建议,由温州市市政府联合市财政、旅游、农业、国土等部门,加强对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调研工作,针对技术落后区域,强调政企交流或者企业与高校技术沟通的方式,在初期资金不足阶段,政府可以以后期技术专利转换经济效益的量化标准进行适当额度的贷款扶持,而针对一些具备普及性、创新性和高科技化的生产技术,则主要以财政拨款的方式,一方面留住创新性人才,另一方面则需要保证科技成果的正确经济效益转换。
        (三)树立农业旅游整合意识
        针对当前休闲旅游经营存在小、弱、散等问题,要依托周边城市或景区,与城市休闲、景区度假等业务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宣传促销,才能发挥产业聚集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例如通过“楠溪江”、“雁荡山”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充分将地方资源特色、民俗文化与休闲农业整合,并围绕园区形成辐射发展,将旅游节庆、采摘体验、旅游商贸、文化创意融于一体,充分将养殖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延伸产品价值链。在产品创新和多样化上多下功夫,延长游客在该村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在此的消费。
       
        参考文献:
        [1]王树进,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2013(06):77-80.
        [2]彭萍华.井冈山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园艺,2013(21):29-31.
        [3]季巍,文野.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01):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