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我的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2期   作者:贺军丽 孙迎芳
[导读] 幼儿园二期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希望的田野,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二期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它冲击着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们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平顶山舞钢市第二幼儿园 河南 平顶山462500
       
        幼儿园二期课改如同清新自然的风,吹绿了希望的田野,为孩子带来更深远、广阔的天空。二期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挑战,它冲击着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们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了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改后,我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个人以想象、联想到广阔空间。因此我注重改变孩子单一盲从的模仿,培养孩子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没有很多技巧或理论背景的前提下,让他们创造自己的音乐。
        一、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需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和表现音乐。如在小班音乐课“打电话”活动中,可运用分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引导幼儿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一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碰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设计好教学语,增加音乐的情趣
        1.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三)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二、让节奏引领幼儿进入音乐的大门
        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因此,我在为小班幼儿设计活动时选用了简单的4/4拍节奏型来做自我介绍。如:边拍手边说我叫×××,并引导幼儿随着节奏挨个介绍自己的名字。没想到幼儿非常感兴趣,而且注意力也很集中,当轮到自己说时脸上的表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呢。虽然,在一开始时,幼儿还接的不那么好,有的节奏也不合拍,但在熟悉了之后,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师的启发下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了。如:“我喜欢什么”、“我爱吃什么”、“我的朋友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节奏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当幼儿对节奏有了的初步的兴趣之后,我就引导幼儿来感受和发现节奏是有变化的。在《快乐的一家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情境,请来大班的幼儿用道具扮演家中各人走路的节奏,并请幼儿说一说家人的脚步声一样吗?不同在哪里?由于幼儿本身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说出快、慢、不快不慢。在这一探索节奏变化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当幼儿戴上头饰亲身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变化时,他们的积极性是那么的高。
        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一)情景交融
        在幼儿活动中融入相应的音乐内容,使音乐、动作、意境、情感融为一体或将歌曲、乐曲情节化、游戏化。如:下大雨时,让幼儿站在走廊上看大雨学唱歌曲《下大雨》,模仿着雨点的节奏:“滴答,滴答”;玩汽车时,就学唱歌曲《小汽车》,模仿着汽车喇叭声的节奏:“嘀嘀嘀,嘀嘀嘀”;把《娃娃家》改成有情节的《娃娃上灶》。在此景、此情、此歌中的相互交融中,幼儿学歌兴趣浓,理解容易、掌握快。
        (二)唱、动结合
        让幼儿在唱歌时,身体的各部位,包括四肢均能自由地活动。可以与歌词匹配,也可以不匹配,只有是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即可,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因此,在听音乐、唱歌时,都带有明显的动作性的特点。如歌曲《雪花》就是让幼儿在了解歌词内容,联想漫天飞雪的景象,感受并体验用动作表达歌曲内容的欢快的情绪。在音乐实践中,我们打破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在形式上的分类,所有的曲子都可以让幼儿高兴地边哼唱边律动。幼儿通过自身艺术动作的参与,满足了好动的心理需要,感受到了音乐与动作的直接体验,在足够时间与空间中,使幼儿充分享受到了参与音乐和动作表现的“乐趣”。
        (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利用课件的声音、图像、色彩、动画集一身的视频效果,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多种信息的刺激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青蛙在田里跳来跳去,伸长舌头吃害虫的动态,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情不自禁地会哼唱起歌曲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学着青蛙的样子蹦蹦跳跳,伸出舌头吃害虫。这样,幼儿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快,效果好,从而也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把握歌曲的基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