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2期   作者:曹娜娜
[导读] 教师要注重改进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了作者的一些思考:一、紧扣文章题目设计导入活动,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与兴趣;二、抓住精彩语语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三、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发展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邳州市邹庄镇西沙小学 江苏 徐州  221300
       
        【摘要】教师要注重改进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了作者的一些思考:一、紧扣文章题目设计导入活动,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与兴趣;二、抓住精彩语语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三、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发展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欣赏;表达
       
        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言,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语言文字是阅读活动得以完成的中介,是师生、生生对话得以开展的凭借。教师应注重改进阅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设计有效的导入活动,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与兴趣
        阅读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欲望,使之带着探究的任务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导入的方式不拘一格,但应追求实效。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来设计导入活动。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时,可以在抛出题目之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题目并启发思考:“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此时,学生会提出富有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如,“我想知道‘情深’表现哪里?”“我想知道父爱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阅读就有了目标。又如,教学《鸟的天堂》,在笔者的要求下,学生说出了最想知道的问题:“我想知道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我想知道天堂里的鸟儿是怎样生活的。”学生的阅读期待被引发,此时,笔者则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课文,去探寻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阅读探究之旅。
        除了围绕题目设计导入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导入。比如,教学《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则可先介绍一下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及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从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初步了解走进课文,去感知、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信息。有了这样的导入,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激发阅读的兴趣。
        总之,有效的导入应拒绝“单刀直入”,而借助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带着期待与兴趣走进文本,这样,阅读、感悟自然有了较好的效果。
        二、抓住精彩语句进行品读,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点。


因此,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它们是语言艺术与思想情感的载体。阅读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欣赏语言文字的表达艺术,培养学生感悟与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去体悟与分享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与启迪。这样,才能达成阅读教学的“双重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比如,《桂花雨》是台湾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意味隽永的散文,对故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流露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教学此文,笔者首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以读传情。慢慢地,就拉近了学生跟文本之间的距离,逐渐地体会到了作者借对桂花的描写所要抒发的情感,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童年生活的快乐及成年后对家乡的无比思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中具体的典型的语句,要求学生朗读、交流,分享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欣赏、感悟能力。比如,课文的题目叫“桂花雨”,在阅读课文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对“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自由朗读,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然后,要求他们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大人们拼命地摇动着桂花树,孩子们在树下兴奋地叫喊着,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宛如一个个带着香味的调皮的小精灵,落在了人们的头发上,飘到了肩上,钻入了怀中……人们无不陶醉在迷人的桂花雨中。”这位同学的想象赢得了笔者和学生的赞叹。再如,课文第6自然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笔者则要求学生找出其中一个用得较好的词语,自主欣赏,说说这个词语给你的感受。好多学生都将目光锁定在“浸”字上,并且通过交流体会到了这个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表现了香气之浓烈和作者家乡的怀念之情。
        三、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发展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应走出知识传授的误区,迈向发展能力的绿洲。为此,统编教材在教科书编写思路上,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其目的就是在强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此编写思想指导下,编者在每一单元选编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同时还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例子”意识,即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并通过略读课文的学习运用与巩固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达到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当然,在教学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时,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以某年语段或句子为例子,传授阅读、理解、欣赏的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以所习得的方法阅读、欣赏其他的语段或句子,从而给学生创设自主感悟的时空,在运用中锻炼与提升理解与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丰富的信息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去感知、理解、品味与吸收的;同时,也需要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来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因此,教师应强化训练意识,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做理解与表达的主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思维的碰撞与思想的分享,从而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