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2期   作者:李勇
[导读] 陶冶儿童的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皮杰亚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充满兴趣,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谈谈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 云南 丽江 674203
       
        【摘要】陶冶儿童的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皮杰亚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充满兴趣,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谈谈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审美能力;学生;培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成为美的化身。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东西能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求知欲望。教师自身必须注重课堂的艺术美,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1],才能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语言上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在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我们在每一课教学前都应该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比如上《画风》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用才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听起来特别地认真。
        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体会教师的语言美。有位特级教师在上《乌鸦喝水》时,一个学生对“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这样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而完整。这位教师立即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像乌鸦一样聪明!”这个小朋友听了,做得更端正,举手也更积极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必须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中具体可感的形象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教师必须调动自己的感情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等艺术手段,以情动情,是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教师优美的语言,适当的鼓舞,情感的调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提倡“美读”体验情感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可见,要想领略外在美必须和内在的心灵相互迭印,才能情景交融达到心灵的碰撞。朗读在这一心灵交融过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我们提倡“美读”。所谓美读,就是全神贯注地很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教师教学《虹》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去朗读,再用指明读、自由读、小组读、齐声读等形式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学生经过自己反复地朗读,听别人朗读,取长补短。最后,教师表扬学生读得很有水平,并提出要把学生美妙的声音录下来。这一下,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在录音时,大家精神抖擞,表现出最佳的朗读状态。


当自己的声音从录音机里传出来时,学生的脸上显现出异常的喜悦和激动。
        通过这样的“美读”,以读带思,以思带解。学生在一遍一遍的“美读”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真正读懂了课文,同时深深地被这种形式所吸引,也被自己的创造感动增强了自信心,更激发了下一次“美读”的欲望[2]。
        三、运用媒体感受形象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电教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的内容具体形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并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喜人趋势。
        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媒体进行音乐烘托,渲染课文。不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恰当地使用媒体,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学生在接受美的事物的同时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一大进步。
        四、运用试验表演领会美
        语文教学和任何一种教学一样,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然后才能去运用,去创造,而非纸上谈兵,死学不会运用。那么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通过试验等手段来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一位老师在《乌鸦喝水》一文时,考虑到“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一问题光靠讲述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于是,设计了一个试验:准备一些小石子,一个装了小半瓶水的瓶子等教具。先让学生演示“一颗一颗”地放石子,让学生观察比较:“一颗颗”放石子是什么意思。
        教学中,教师利用实验演示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既吸引学生,又使学生学得深刻、牢固。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接触的课文故事性强,既有人物的语言,又有人物的活动,非常适合表演。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使教学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演。如在教《小猫钓鱼》一课时,抓住“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两个词,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义上上台表演钓鱼的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表演小猫的学生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上的表演和台下的叙述非常默契,表演后,在让学生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就清晰多了。
        通过这样的表演,不仅使教学本身吸引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游戏中深刻体会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含义,真是学在乐中。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课堂空间,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魅力,永远年轻美丽!
       
        参考文献:
        [1]张玉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美围绕在小学语文课堂[J].中华少年,2018(28):190-190.
        [2]周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2019(5):174-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