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如何用情感陶冶来传承花腰傣民族文化

发表时间:2020/7/6   来源:《新纪实》2019年第12期   作者:王朴
[导读] 巍巍哀牢山涛涛红河水孕育了美丽善良的花腰傣,花腰傣以她独特的服饰、婀娜的舞姿及“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享誉世界。

       新平县第二中学  云南 玉溪  653400
       
        巍巍哀牢山涛涛红河水孕育了美丽善良的花腰傣,花腰傣以她独特的服饰、婀娜的舞姿及“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享誉世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游客的不断涌入,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净土正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作为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传承花腰傣民族文化的重任,要使其在发展的同时得到和谐的保护,而对花腰傣学生的教育陶冶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可是花腰傣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她)们的文化教育是汉语言文字的教育。花腰傣聚居地区的教师不一定都是花腰傣,因此传承民族文化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否则教师的教学活动反而会加剧民族地区的“汉化”程度。
        如果我们教师用真挚的民族情感去熏陶学生,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保留民族传统的东西。那么何谓情感陶冶?它就是指教师应用爱心和自觉地利用、创设各种有意义情景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教育方式。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情感陶冶在这方面的理解:
        一、从言传身教中陶冶民族自豪感
        教师的言行、作风、修养、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曾经在花腰傣聚居地区的一所初级中学教了七年的书,在校园里看不到一个学生穿花腰傣服装,课间休息时傣族学生讲傣话还被其他民族学生歧视为“摆夷”。那时学生追求的是香港影视明星的奇装异服,记得学校分来一个染黄发的女教师,不久黄发就风靡全校,在师生的眼里民族的东西就是跟不上时代的东西。因此要传承民族文化就必须要求在花腰傣聚居地区的教师穿花腰傣服装上课,学生看着老师们穿着自己本民族靓丽的服装,必然会激发学生穿民族服装的欲望,久而久之定会使花腰傣服饰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
        教师除了穿着民族服饰,还要对民族学生倾注真挚的爱。这种爱不是专指对花腰傣学生的偏爱,还包含着对其他民族学生的爱,千万不能让学生产生另一种民族歧视。只有把这种爱贯穿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之中,从言行之中表露出来,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信任和温暖。如:教师医治学生中暑可采用花腰傣传统的“刮痧”法治疗,扇子使用芭蕉叶,用土锅盛凉开水,吃腌生肉等,这些行为会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花腰傣学生,这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能油然而生。
        二、精心设计校园教室环境陶冶民族情感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一个整洁、美观、安静、朴素的学校、班级环境对天天接触它的学生起着重要的陶冶作用。因此,美化校园、布置教室让学生生活在具有民族因素的环境中,很容易陶冶民族感情。


校园掩映在婆娑的酸角树萦绕着高大的青树之中,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呵护着林荫小道,芒果林中是学生嬉戏的倩影,芭蕉荔枝的清香沁入学生们的心脾。教室里装饰着学生亲手制作的民族手工艺品,独具一格的花腰傣翘边竹帽、玲珑别致的秧箩、五彩缤纷的彩腰带、熠熠生辉的银泡及古朴典雅的土陶。这样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花腰傣民族的热爱之情,还能给学生以清新舒适之感,出现心旷神怡、奋发向上的精神。
        当然,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精心创设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民族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教育感受力,从而收到良好的陶冶效果。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
        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进行陶冶是一种生动、具体、有效的方法,可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或直接参与民族表演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感、激发学生爱家乡、爱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曼勒古城、粉牛渡口、关圣庙、古寨大沐浴、戛洒槟榔园等花腰傣名胜古迹,引导学生了解红河上游花腰傣聚居区的历史文化,感受花腰傣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聪明。
        学校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兴趣小组,聘请一些民间艺人来专门指导。如葫芦笙兴趣小组可学习《刺戳脚》《羊打架》;塞萧兴趣小组可学习《大开门》《小开门》《鹧鸪调》;小三弦兴趣小组可学习《赞姑娘》《大嫁喃》《巴好豪喃豪》,舞蹈兴趣小组可学习“芦笙舞”、“狮子舞”、“大鼓舞”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织锦、陶塑、刺绣、竹编活动。最实惠最有效的活动是学校的课间操采用花腰傣舞蹈,让学生天天跳天天练。通过这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花腰傣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塑造生活的智慧。
        四、在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中陶冶民族之美
        花腰傣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的具体、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受到熏陶,让学生沐浴在民族之美的雨露之中,从而产生民族的震撼力。《南朋冬》兄妹的善良,《善勐》的造世之说,《喃娥洛三》主人公对爱情的支柱忠贞和在世俗力量之中的挣扎,《玉姚毫滚海》玉姚和蔑娜娇对幸福生活的苦苦追求。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美的享受。
        情感陶冶是无法强制的,它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愿地、快乐地接受教育的。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情感陶冶就是依靠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因此教师主动设置的情境对学生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我坚信未来的红河两畔依然是花腰傣阿娜的倩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