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人们对房屋建筑需求的日益提升,需要加大给排水工程建设,采用BIM技术优化管线布置、管线安装模拟建设,有利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给排水工程进行中,需要在可视化的管理基础上进行布线设计,避免设计不科学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基于此,文章就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应用方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BIM;给排水工程;应用
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利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搭建一个模拟化3D模型,方便工程人员及时查看管线布置及管线走势,有利于后期维修、检查工作的进行。由此可见,给排水工程中,需要根据前期施工图纸细则进行统筹分析,在真实信息管制的基础上得到设计规划,进而了提高工程的质量。另外,该技术也能储存大量的建筑信息数据,能够给予工作人员完整的建筑信息数据,为后期管线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1 BIM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作用
BIM技术利用了可视化的、数字化的构图形式,呈现出一个细致、完善的给排水方式,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首先,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能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监控,进而得到施工图纸中对管线布置的要求。通过在数据监控平台分析出该工程的基本信息,得到一个完整的工程计划。其次,该技术能实现一体化的操作、管理模式,可利用数字监控仪器及模型调控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出混凝土的结构、布局特点等要求,进而得到符合给排水规划的操控模型,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1]。
2 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应用策略
2.1 管道综合布置
BIM技术能够呈现出3D虚拟图像,此类图像能够细致的分析出管道的净空高度,尤其是能够舍去繁琐的拍照、布线操作,呈现出一个专业的、简洁的管道布设模型,为后期排水管道规划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工作人员在进行管道绘图过程中,可利用该技术分出布局设计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或布线矛盾,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布线问题,有利于提高布线设计的有效性。
2.2参数化设计
参数化设计就是利用Revit设计模型,分析二维、三维视图原理,同时在BIM的公式、参数编制得到总体建筑信息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具有核心搜索引擎、修改引擎,可在一定的操作中得到需求的主视图、俯视图、施工明细、平面视图等参数。若部分设计参数不符合相应操作需求时,可对一处部件进行修改,并且其他的参数系统也会随之变动。通过对设计技术进行校准分析,能够得到准确的消火栓的需求数量,进而提高了设计的基础效率。总之,参数化设计过程中,仅需要确定基本限定参数,如摩擦力、阻力、供水量等参数,就能实现自动分析、自动校准自动修改的目的。例如在排水管道管径的设置过程中,传统操作是利用Acess、excel等软件进行制表分析,这一分析数据并不全面,但BIM技术设计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读取需求的设备参数信息,根据额定的摩擦力、阻力参数进行配置管理,实现自动化的参数配置、管径确定及管径修改操作。
2.3 材料表统计分析
传统材料绘表操作利用CAD软件的图示需求进行分析、统计,然后给予设计人员相应的测量方案及测量需求,但这一流程较为复杂,操作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若部分操作存在一定设计问题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修改,可能会影响整体测量进度。BIM技术是具有庞大的数据库模型,具有各部件、各管件的设计参数,可利用简单的筛选操作完成材料表的统计及绘制工作,进而快速得到材料信息,这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工程成本是有利的。
2.4 模拟安装
BIM技术可在软件中进行模拟安装,根据所得到的安装结果,拟定施工策略,有利于得到完善的给陪睡操作流程。其中,管线布置中难免会存在交叉、挤压空间的情况,并且布置会经过吊顶、地下室等区域,若不完善设计要求,可能会加大材料、时间成本的支出。因此,可在BIM时间维度管理的调控下,进行三维数据编辑、分析,有利于得到准确的安装要求及安装进度。通过对现有的安装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准确的安装流程和安装进度,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分析、评估设计的合理性,能避免设计不科学现象的发生。
2.5 协同设计
BIM技术能减小传统设计、调控的输入频率,如相同元素部件仅需进行一整套的输入模式,就可以提高后续工作的后续工程的工作效率。传统CAD制图模型的数据处理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数据配合的难度较大,可能会加大提资的工作难度。但在BIM技术的协同管理中,能够对各个数据模型进行汇总调控,构造一个共享数据单元,有利于减小后期运算的工作量,避免了异常碰撞的情况。比如可在软件中分析出各模型的尺寸、质量参数,同时借助一定修改管理,确保所得到的电气符合参数能及时得到更新,以便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此外,协同设计可融合传统CAD图示的网络构架,利用参数对照原理,分析出所得到的设计框架及涉及方案,能反映出图元的基础信息,方便后续修改。
2.6 可视化设计
BIM技术的可视化设计中,能够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立面图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管理,进而得到系统的建筑物运行情况,能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提高图纸数据的有效性。比如可从宏观布局中分析楼层结构,根据楼层结构规划出位置合理、数量合理的消防系统[3]。其中,需要将消防设备合理分部至各个楼层,同时依据里面布局情况进行协调、调整,最后得到完善规划系统,并且这一系统的后续修改也较为简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至给排水工程中,不仅能在可视化的管理过程提高协同设计效率,还能避免管线设计不科学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出工程运行情况,选用合理、合规的方式进行技术优化,有利于提高给排水工程的工程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彦祥,何琴,颜炳魁.BIM在市政EPC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2018(14):46-49.
[2]王彦祥,何琴,颜炳魁.市政综合项目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2018(12):69-73.
[3]聂义田,宋领法,李亚敏,等.BIM在选煤厂土建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工程,2019,051(0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