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后浇带是重要的施工内容,提高施工质量,灵活应用多项施工技术,是加速施工质量以及加快施工进度的有效保障。本文就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社会多领域全面发展,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后浇带技术处于常用的技术,对提高施工质量、延长项目应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提高后浇带施工关注度,整合施工重点选取针对性应用技术,提高施工质量,保障项目长远建设发展。
一、建筑后浇带施工作用分析
建筑后浇带施工能有效缓解建筑项目沉降差问题,从具体应用成效来看,高层建筑项目施工中基础部分施工与裙房相互连接。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施工分离,等到工程项目沉降成型以后,要注重规范化浇筑混凝土使其有效连接,后浇带施工设计主要是起到裙房与基础工程暂时分离作用。后浇带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注重对高层建筑项目不同施工环节力学特征展开全面分析,获取不同阶段建筑强度校核。全面掌握建筑项目后浇带施工结束之后沉降差产生的结构内力,对施工时间差、压力差、标高差等要素规范化调控,有助于降低项目施工沉降差来提高施工质量。此外,当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硬结构会产生产生收缩现象,会导致建筑结构产生热胀冷缩现象。在建筑项目施工中,温度差存在对项目施工结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在特定状态下会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达到限定程度之后,会诱发建筑结构裂缝等问题,对项目施工质量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基于后浇带施工设计,有助于实现混凝土结构自由化收缩,对温度差产生的收缩应力集中控制[1]。
二、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某区域商品房居民楼工程项目建设面积为36898㎡,其中一层项目主要是停车场以及潮湿,另外一层均为地下停车上,地上建筑楼层为28层。楼层主要是设定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楼房实际长度为134.68m,其中1至4层是裙房,属于较长结构主楼裙房建筑。项目施工设计中设定2条沉降后浇带、2条伸缩后浇带,在地上主群楼之间设定沉降后浇带,在主楼位置设定一条伸缩后浇带,各个后浇带宽度值设定在800mm。
(一)做好后浇带施工原材料与浇筑要点监控
在后浇带施工中要注重做好材料规范化选配,在施工中要选取的混凝土材料、膨胀剂、外加剂等。在实际应用前,施工技术人员要注重做好针对性质量监管,确保各类施工材料能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化要求,适应高标准设计要求。材料出厂合格证、技术信息较为完备,外加剂以及膨胀剂应用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在正常现状中,要注重对此类辅料实际应用量合理控制,对其施工误差进行控制。在施工中对混凝土均匀搅拌,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块状、鼓状。混凝土中补充了相应辅料,要注重对搅拌时间合理延长促使混凝土能充分凝固。在各类施工机械设备选取中,要注重选取适宜功率的搅拌机,施工搅拌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浇筑。在浇筑中对添加水量进行控制,不能随意加水,还要对混凝土粘合性进行控制。规范化调控浇筑间隔时间,正常情况下间隔时间不能超出2h。后浇带施工中要注重对施工密实度进行控制,在具体浇灌操作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混凝土规范化均匀振捣。对振捣顺序进行控制,要注重从内向外,从中心向四周均匀振捣。将振捣操作时间控制在1.5h范围内,振捣结束之后技术人员要注重实施抹压收光处理操作,通过均匀振捣和收光降低裂缝发生几率。在具体浇筑温度控制中,温度不能太高,较高温度对混凝土整体效能与质量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正常情况下温度不能超出35℃[2]。
(二)后浇带施工位置设计与浇灌技术运用
此项目施工中后浇带实际跨接距离较大,在具体施工中要注重对钢筋位置精确性进行判定。通过精确化定位,能提高后续施工质量。钢筋定位要注重全面遵循钢筋质量化与持久性原则,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要注重选取纯度值较高的水泥浆实施接浆处理操作,对外浆以及钢筋生锈情况进行控制,有助于提升混凝土项目施工粘度与整体强度。在施工中,技术人员要注重对钢筋接头操作质量进行控制,优化混凝土收缩效果,提高混凝土强度值。后浇带施工中要注重对后浇带干净度进行控制,及时清除施工区域较多杂物。对现场模板合理清除,做好混凝土清洁操作,清洁处理前要应用水充分浸润24h,提高其湿润性。由于项目高差度较高,具有较大沉降变化,浇筑过程中间隔时间控制在1h,掌握最合理的施工灌注时间,提高浇筑质量[3]。
(三)浇灌结束之后的保护措施
后浇带浇筑完成之后要注重选取高效化的保护措施,在浇灌保护中,高效化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后浇带应用效能与整体强度,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浇灌完成之后,施工技术人员要注重应用编制尼龙袋实施覆盖,之后定期加水进行养护。不同后浇带养护时间不同,正常情况喜爱后浇带养护时间在14d,地下防水混凝土后浇带浇筑完成之后养护不低于28d。如果是主体结构,地上主体结构后浇带保留28d之后浇筑,地下结构后浇带要保留42d进行浇筑,浇筑周期设定在14d。
(四)提高模板支撑系统独立性
后浇带两端保留受荷支撑不能低于两排,实际排距不能大于1m。板支撑系统要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便于多数模板以及支撑拆转。后浇带断开产生的悬臂结构梁,要保存早拆支撑,便于为其他支撑作为受荷支撑。针对部分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后浇带,在两侧要设定专用支撑以及模板,有助于混凝土漏浆,后浇带底部不会断开。针对地下室防水抗渗基本要求,要注重设定止水带,避免后浇带位置渗水。
(五)大体积后浇带混凝土收缩变形控制
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重对两侧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进行控制。为了对此阶段混凝土自由变形合理控制,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要合理断开。此点操作在后浇带施工中容易被忽视,导致后浇带作用难以发挥。要注重断开钢筋的实际位置,尽可能相互交错在后浇带两侧面,便于在连接过程中接头位置能有效错开。为了能便于施工活动开展,配筋穿过后浇带,施工完此层混凝土3d之后,通过气割来切断后浇带主筋,断开间隙为5mm范围。等到满足后浇带间隔时间之后,要选取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技术,促使断开钢筋继续焊接。
结束语:
在后浇带施工中,在浇筑施工前做好针对性检查以及施工准备,对后浇带施工位置进行控制,灵活应用浇灌技术。在浇灌中提高模板支撑独立性,做好后浇带浇筑前后防护处理,各项施工活动结束之后进行针对性养护。确保后浇带项目施工完成后,能有效满足多方面施工要求。项目施工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危害性较高的贯穿裂缝,确保施工工序有序进行,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殿明.探讨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7):1797.
[2]杜宪.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分析[J].区域治理,2018(49):137.
[3]薛鑫.探讨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J].四川水泥,2018(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