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的设计对其建设水平而言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需在其中融入生态理念,以此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原则,并通过建设生态河堤、构建动植物种群、培养生态意识、引进生态材料等实际应用要点,进一步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的提升,导致水利项目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多。截止到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向水生态方向靠拢。但由于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各行各业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设计也成为水利工程的重要思路之一。
2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蕴含的生态思维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而近现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逐步演进而成的,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生态水域的健康。生态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对水利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和应用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中,须在传统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理论的基础之上,以生态环保理念为基础,生态学专业知识、技术为手段,并对河流水域当前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或优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 目前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理念被忽略
在过去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生态理念常常被忽略,但幸运的是,人类经过修复生态环境之后,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理念日益被更多人重视。然而,生态理念的应用目前只停留于表面,生态理念的应用不仅在于保护已有生态环境,更在于减少水利工程建设中材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使用对地质、土质无害的新型材料,维护动植物生态的平衡等。水利工程设计须摒弃守旧的方式方法,将生态理念上升到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状态,考虑让大自然自身的调节功能来维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工程设计的最佳效益。
3.2 设计人员的工作水平方面
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应该形成生态理念,同时还能够对设计知识加以巧妙应用。相对来说,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较晚,加之生态环境技术工作人员未能与项目建设工作人员展开充分的交流,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忽视了对生态理念的应用,进而对工程的设计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还由于设计人员的生态意识较差,因此,也未能对生态环保材料的使用问题加以充分考虑。
3.3 应用材料规范的缺失
水利工程设计中涉及使用到的材料多种多样,选择对生态无害、物美价廉的新型材料关乎到生态水利工程的优劣。而对这些新型材料的使用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标准要求,则是水利工程设计必须先行的一步,这将使得水利工程的设计向生态理念迈向一大步。这需要对市场上的现有的材料了解透彻,经过筛选比对,再结合材料使用规范,选择最优质的建设材料。
4 小型水利工程应用生态水利设计思路的方法
4.1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内容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和专业性在提高工程设计水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此过程当中,既要保证设计图纸的标准化与合理化,对各种尺寸加以明确并作出标注,同时还应该确保使用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精准性。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设计内容里面的编制说明,全面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依据、材料价格和施工需求。为此,必须保证工作人员、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价格报表的合理化,而且这些价格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编制,不允许套用之前的报表而获取非法的经济效益。
4.2 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设计时,会涉及到区域性的调水和输水等问题,从而改变了鱼类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对它们的生存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果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如果并未考虑上述问题,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甚至生态链断裂。以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违背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要遵循“生物多样化”发展原则,根据生物生存环境,对流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保障水利工程调水、用水时的基本用水量;对于生物栖息地较大的流域而言,可以申请项目转移,以此减少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4.3 引进生态材料
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想融入生态理念就应当充分引进生态型环保材料,以便发挥出它真正的环保作用。比如现如今在某些水利工程项目中借助生态挡土墙等形式来改进水闸技术,从而增强水利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如泥土固化剂,它在水利工程中主要是通过在泥土中添加固化剂,以此激活泥土活性,让其在护岸建设中能够强化泥土防水性能,让遭受大量水体冲击时也不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进而起到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作用。同时,此种泥土固化剂还具有无毒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既能坡面上的动植物带来优质的生长环境,又能对外界所带来的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进行隔离,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淤泥处理环节具有较强优势。
4.4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划设计的各环节中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为指导方针,重视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地水域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发展方向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转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着手:第一、可定期组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可主要以生态学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国内外优秀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两种形式进行;第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组织召开全市、全省范围的专题研讨会或者座谈会,加强规划设计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的交流,通过同行分享心得的形式,促进规划设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5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理念与水利工程结合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而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资源有了保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缺一不可。重新审视生态理念的社会地位,不断创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必将迈进新的阶层。
参考文献:
[1] 张弢.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101.
[2] 于英学.分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0):95-96.
[3] 谢梅.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6):82-83+224.
[4] 孙燕.试论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6):71.
[5] 梁鸿发.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的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