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高阳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5期   作者:高阳 杨鹏
[导读] 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就是渗漏。
        【摘要】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就是渗漏。尤其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给周围地区居民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催动了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警醒,逐渐加大了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支持,防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基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造成渗漏问题的原因,本文从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价值出发,重点探讨和分析当前应用相对广泛的防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渗漏;防渗技术;应用
        1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价值
        技术人员在选择防渗技术时,必须以实际情况为施工前提,合理选择最合适的防渗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渗加固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巩固和强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之前,应该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控,同时还需要做好必要的提前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和测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充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渗漏的原因
        2.1?施工方法造成的渗漏
        水利施工对于施工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当前在水利施工中存在着一些施工企业盲目抢进度、不注意施工质量、不讲究施工工艺的情况。如施工企业没有及时清除管件表面的锈蚀,致使管道与混凝土无法紧密粘结,产生缝隙,出现结构性渗水。还有施工人员浇捣混凝土前,没有清除止水带附近的杂物,或振捣不严密,不均匀,致使粗骨料窝集、架空,形成蜂窝、孔洞。或在现浇混凝土凝结时没有控制好过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凝结时,水泥颗粒、石灰、氧化钙与水化合,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超过110℃的水化热,产生拉应力,若过早拆模,以致外层混凝土迅速降温,内外温差超过25℃,就会撕裂混凝土。或在分层浇筑时没有做好通水冷却,或在混凝土终凝前没有进行二次振捣,甚至出现漏振,或振捣时间不足,插入深度不到位。以上种种情况,都会造成水利工程建成后出现裂缝,最终出现渗漏。
        2.2?地基处理不当
        对于水利渠道建设来说,进行施工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相应的地基建设,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水利渠道的地基建设问题,但当前水利渠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即是地基处理不当,首先不同的地质土壤对于地基建设存在不同的问题,但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土壤条件的考虑,使得较多土壤结构受到水侵蚀过后出现松动,破坏了地基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渗漏情况。
        2.3?防水材料不达标
        水利工程的防水材料较传统而言已有很大改观,质量有所提升,但是其防水性能还有待加强。部分施工单位在材料的选择上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所使用的材料防水效果不佳,存在高温下易熔化、低温下易断裂,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是不可控的,时而炎热,时而多雨,因而防水材料的选择必须严格,否则就会影响工程质量。
3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分析
        3.1?灌浆技术
        这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渗处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液压或者气压的方式来将具备防水性能的材料直接压入到地下空间中,可以从底部阻隔水分的渗透。在实践操作中,可以使用高压喷射设备将泥浆和土体的混合溶液制作成为防渗加固体结构,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加固性。喷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确定,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为最终的目的。灌浆施工技术应用到黏性土壤进行防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
        ①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

该防渗处理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时,也有着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是进行坝体的应力条件分析,沿着坝体轴线开展施工,将泥浆和黄土充分的混合之后直接灌入到坝体的缝隙内,让坝体与泥浆黄土充分混合,可以有效的改变坝体的应力条件,组合成为整体性的结构,以达到防渗的要求[1]。从该施工工艺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是在坝体发生开裂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可以有效的解决渗漏的问题。如果坝体只是存在比较少的开裂问题,则可以直接确定问题部位然后进行施工;如果坝体开裂问题较为严重,甚至整体的建设施工工艺都无法满足要求,此时应该对整个坝体进行灌浆施工,确保其渗漏问题不会给予恶化。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满足多种条件下的使用,且防渗漏效果非常的明显,能够全面的改善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对于推动该领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②卵砾石层帷幕灌浆技术。该处理方式和坝体灌浆施工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材料方面来说,主要是应用水泥和黏土的混合材料进行灌浆施工,主要是应用到一些特殊条件下的防渗处理工作,尤其是复杂的渗漏问题。通过卵历史层的灌浆施工,因为该材料的硬度比较高,开发难度也非常大,所以施工中主要是应用管灌浆或者套阀灌浆来进行施工。因为该施工技术有着一定的限制条件,所以应用范围受限,只有在遇到难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更多的是作为防渗漏的备用手段来进行,对于特殊条件下应用效果非常的明显。
        3.2?防渗墙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防渗墙的建设施工,但是目前因为材料的限制条件,防渗墙的厚度比较小,且比较脆,所以当前只是将该墙体作为挡板结构,只能起到轻微的作用。为了能够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在防渗墙材料的选择上,种类比较多,能够发挥出比较大的作用。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防渗墙技术主要包含如下几种:
        ①射水防渗墙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应用打孔器将喷射出来的高压水流来完成水体的切割处理,然后建设新的墙体结构,制造出槽壁,保证其光滑度合格,然后在表面涂刷一层泥浆和黄土的混合材料,制作成为槽孔,最后将混凝土材料直接灌入到槽孔内,可以组合成为防渗墙的结构。该技术在应用中,需要使用多种器材设备才能完成,比如打孔器、浇筑设备等等。射孔防渗墙的厚度一般为22cm~45cm,深度需达到30cm左右,主要是应用到砂土或者黏土层中,可以促进堤防工程的防渗效果提升。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高速发展,射水防渗墙的技术应用范围逐渐增大。
        ②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用该技术之后,可以使用多头搅拌机来进行处理,直接将制作完成的水泥浆液材料注入到水利工程内部,然后能够实现泥浆和土体的充分混合,形成水泥桩结构,然后在利用搅拌桩组合成为水泥防渗墙结构。因为水泥浆液自身就具备非常强的防渗效果,而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到淤泥土、黏土等地质条件下,使用方便快捷且成本比较低,应用到水利工程中进行施工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③薄型抓斗防渗墙技术。该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薄型抓斗工具进行墙壁打孔施工,然后需要在孔壁上涂刷一层水泥浆液材料,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以保证整个结构都能够达到防护的效果。这种技术多数都是应用到主体是沙土层的墙壁结构防护施工,可以进行材料的强化处理,以保证防渗透效果达到标准要求,一般都会设置长度在40m以上的防渗墙结构,成本比较低,质量比较好,综合价值非常高,但是实际使用量却比较小。
结语:
        受我国地形、地理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施工原则,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防渗技术,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或避免渗漏事故的发生,进而保障工程建设按期如实完工。
        参考文献:
        [1]徐大伟,耿浩.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7(33):123.
        [2]刘艳海.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9,12(22):53.
        [3]王刚.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7(32):2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