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教育视角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黄仕寿
[导读] 幸福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追求目标,而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渗透幸福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发展他们的优良品质,促使他们幸福感的形成。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中心小学  广西 防城港  538036
       
        【摘要】幸福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追求目标,而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渗透幸福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发展他们的优良品质,促使他们幸福感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幸福教育
       
        小学生的心智尚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这表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态度均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德育工作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好基础。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基于幸福教育的理念将幸福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幸福感,进而使其建立起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一、幸福教育概述
        自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提出幸福教育观以后,关于幸福教育的理念也逐渐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关注。该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人的幸福的源泉与保障,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目的[1]。人一生中所得到的幸福的高度及深度,主要由自身教育生活所得到的幸福的高度及深度所决定。该理念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应具备一种物质、精神、心灵相融通的幸福指数。学生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及幸福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是从教师那里习得的,因此,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将教育视为幸福的活动,教师应积极展示个性,肯定自我,让教育成为一种令人幸福的工作。二是除了要给学生一个幸福童年,还应给他们一个因享受幸福教育而获得的未来幸福人生。幸福童年就是在校园内的快乐生活;幸福人生是指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好基础。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建立幸福教育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幸福观,使其感到幸福快乐。
        二、基于幸福教育观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实施策略
        (一)重视师生交流沟通,获取学生的信任
        所谓“尊其师,信其道。”要想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首先应获得学生的信任,只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信任,他们才会认真对待班主任的教诲并主动遵守[2]。相互了解是信任的前提,因此,班主任应注意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他们谈话。比如,在实施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可组织一些活动或抛出一些话题来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引导他们主动交流、快乐交流。师生在交流过程中拉近了距离,学生也会更信任自己的班主任。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适当融入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二)善于鼓励,让班上孩子都充满自信
        自信心的提升是学生增加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也能让学生更积极乐观地对待身边的事物。每个班级都可能存在一小部分内向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并渐渐对班级活动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情绪将极大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对德育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班主任应多给予这类学生鼓励与认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逐步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增加自我认同感,最终产生幸福感。比如,笔者所带的班上有一名小女孩丽丽,性格较为内向,不爱与同学说话,上课更是缩在后面。一次班会课上我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正当我扫视全班想挑学生起来回答时我惊喜地发现教室后面丽丽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请她发言。刚开始丽丽因为胆小,发言总是结结巴巴,我不断的鼓励,她最终完成了发言。此刻,我高兴地说道:“丽丽同学的发言思路清晰,是老师听到最动听的声音了!祝贺你!”之后的日常教学与班务管理活动中我都经常找机会让丽丽发言,并适时给予鼓励,渐渐地她能够大胆地举起小手发言了。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搭建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这样他们才会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
        (三)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增加幸福感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小学教育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旨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学会合作与学习[3]。班主任可围绕德育主题设计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受到德育教育。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均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地讨论探究问题,组员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能在合作中有所发展与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对小组竞争有更好的认知。这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会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小学生的合作活动通常都是比较热闹的,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为此,班主任可在德育中设计一些合作形式的游戏或活动,以游戏竞争的方式实施德育,效果更好。
        总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责任重大,应树立幸福教育理念,将幸福教育观与德育教育有机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艳红,陈忠.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18,15(4):171-172.
        [2]郭丽.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33):246-247.
        [3]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2016,28(1):1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